3月9日,美元指數持續大跌,人民幣中間價報6.9260,上調77點,上一交易日中間價報6.9337,在岸人民幣上一交易日收報6.9400。
美元指數持續大跌
OPEC+會議談判失敗 國際油價暴跌
在因疫情引發市場避險情緒蔓延導致油價持續下跌的背景下,被市場寄予希望的OPEC+會議意外“談崩”,OPEC及非OPEC產油國未能就進一步減產達成共識,國際油價出現恐慌性下跌,單日跌幅創近10年來新高。
周五,歐佩克+與俄羅斯談崩,無法達成進一步減產150萬桶/日的協議。周六,沙特馬上發動“全面油價戰爭”。大幅調低其不同級別的主要原油定價,削減的幅度至少是20年來最大,意味著它要全面增產搶占市場,將盡量多的原油推向市場。
周一布倫特原油期貨大幅跳空低開,開盤跌25%,隨后跌超31%,報32.14美元/桶;WTI原油期貨跌幅迅速擴大至27%至30.07美元/桶。
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跌至0.5%
刷新歷史新低
分析人士稱,全球央行的態度轉變及貨幣政策的跨國協調,或許是美債收益率大跌主要的驅動因素。傳統上,經濟理論對負利率和量化寬松的研究不足,擔憂其可能沖擊金融系統的穩定性,所以各國央行在使用非常規貨幣政策時比較慎重。然而,近年來歐元區與日本央行在貨幣政策上不斷“突破”,負利率和量化寬松似乎已成為常態,過于充裕的流動性疊加避險情緒,使得美債收益率也不斷突破常規。
此外,近年來西方國家在貨幣政策的協調性上明顯增強,剛剛召開的7國集團財政和央行行長電話會議就提出,采取一切必要的公共衛生政策、財政政策、貨幣政策來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各國央行通過協調統一貨幣政策步調,降低了匯率貶值對貨幣政策的掣肘,并加強了投資者對全球流動性的寬松預期。
“避風港”角色凸顯
人民幣資產底氣足
海外疫情引發的恐慌情緒在金融市場興風作浪之時,人民幣資產扮演起了“避風港”角色。上周,股債匯以普漲之勢,盡顯人民幣資產強勢。外資在匯市、債市、股市上多路出擊,是對人民幣資產的“用手投票”。分析人士指出,當前人民幣資產不光有避險價值,估值優勢也很明顯,未來一段時間仍將是資金關注重點。短期經濟表現、政策松動預期及中外利差水平,讓人民幣債券具備多重動力,表現可能更突出。長期看,A股潛力也較大。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