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數受到外盤影響集體低開,開盤之后指數震蕩回落,滬指和創業板指均跌逾2%,大消費、石油化工等集體大跌,5G板塊、工業互聯網、特高壓板塊盤中活躍,北向資金一度凈流出100億元。油氣、半導體等跌幅居前,特高壓、航運、豬肉、口罩等漲幅居前。截至午間收盤,上證指數報2961.29點,跌2.41%;創業板指報2131.05點,跌2.82%。東方財富數據顯示,北向資金當日凈流出105.62億元。
國盛證券認為,國內疫情沖擊最劇烈的時候已經過去, A股將成為全球“避險港”:1)國內與海外疫情周期錯位。截至當前,國內疫情沖擊拐點已現,新增病例大幅下降。而反觀海外,與國內疫情早已迎來轉折、逐步被控制不同,多國在初期應對不力之后當前逐漸進入蔓延、擴散階段,之后如何發酵仍未可知。從疫情防控角度,國內逐漸成為“更安全的地方”。2)體制優勢凸顯,A股具備以我為主的韌性。本輪疫情沖擊下,國內全力有效的疫情防控、監管的多重呵護在全球一枝獨秀,A股同樣正面響應。從全球資本流動角度,A股同樣是“更安全的地方”。因此,短期內A股主要矛盾仍應聚焦在疫情防控的卓有成效及逆周期調節的持續加碼,即使海外震蕩加劇,也不必過度恐慌。
天風證券認為,綜合國內國外的因素來看,國內流動性過剩的環境預計短期不會有變化,分歧在于會不會馬上更進一步放松(比如降準降息),而全球疫情擴張和發酵程度暫時無法有明確結論,相當于是平添了不確定性因素,考慮這兩點,類似1-2月整體提估值的貝塔階段正在進入尾聲,但A股市場暫時看不到持續下行的風險,未來不管是科技板塊內部、還是傳統板塊,更多需要挑選結構性機會。
光大證券認為,海外疫情導致的全球市場波動,需要進行關注,但并不是A股的決定性因素,無需持過度悲觀的態度。其次,不應低估美國的整體動員能力。目前大多數國家面臨的形勢較為嚴峻,但疫情對海外經濟影響的關鍵在于美國。最后,中國經濟受海外疫情影響程度將低于2008年。海外市場波動更多只是對A股運行形成短期擾動,核心還是要關注國內的政策經濟周期。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