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大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區塊鏈研究中心成立。同時,記者了解到,浙江大學計算機學院和軟件學院,將于下半年面向部分高年級本科生和研究生,開設一門名為《區塊鏈與數字貨幣》的課程,著力于培養區塊鏈技術高端人才。據悉,這是國內首家開設此類課程的高校。
浙江大學相關課程教師稱,在對區塊鏈技術進行講授時,將無法避免地涉及對于虛擬數字貨幣的介紹,但課程本身依然以教授區塊鏈通用技術為主,不會鼓勵學生“炒幣”。
課程內容不會涉及
太多虛擬貨幣的內容
所謂區塊鏈,就是綜合了分布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播、共識機制、加密算法等技術的一種全新的分布式基礎架構與計算方式。其起源于比特幣,本質上是一個去中心化的數據庫。通俗來講,就是一份人人記賬的“超級賬本”。因為它具有去中心化信用、不可篡改和可編程等特點,在數字加密貨幣、金融和社會系統中擁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之前國內可能有一些學校開設了區塊鏈相關課程,但大多是從商業或者經濟的角度來開的課程。真正針對區塊鏈技術、特別是區塊鏈的平臺技術本身開設課程的,浙江大學應該是國內領先的院校。”浙江大學軟件學院副院長、浙江大學計算機學院區塊鏈研究中心主任蔡亮告訴記者。
蔡亮說,浙大的區塊鏈課程主要還是側重于“鏈”本身,并不會過多涉及虛擬貨幣的內容。
據了解,該課程主要面向計算機和軟件專業的高年級本科生和研究生開設,涉及多種知識,上課的門檻并不低。而課程的教材,是由浙大教師蔡亮、李啟雷、梁秀波等編寫的《區塊鏈技術進階與實戰》,這是國內少有的針對區塊鏈技術領域的開發指南型教材。
目前,國際上一些頂級MBA課堂,比如斯坦福商學院、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和喬治敦大學麥克多諾商學院等,正在增設有關數字貨幣和區塊鏈的課程,國內還沒有院校開設類似的專門課程。
據悉,浙大計算機學院很早就開展了區塊鏈科研工作,但只有參與科研的學生學習區塊鏈技術,沒有相關課程教學。將來,浙大會根據教學情況增設區塊鏈專業方向以及研究生課程,培養更高端的研究型人才。區塊鏈還有很多亟待完善的核心技術,比如共識算法、加密機制、隱私保護等,浙大將發揮技術優勢,爭取在這些領域取得突破。
浙大此舉旨在
培養高端技術人才
今年年初,杭州市將區塊鏈寫入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將區塊鏈產業列入杭州加快培育的七大未來產業之一。目前,市場上區塊鏈產業相關專業人才的稀缺,極大地制約了整個產業的發展。蔡亮介紹,浙大開設區塊鏈相關課程,正是適應了區塊鏈產業對于專業人才的需求。
據了解,區塊鏈應用目前仍然主要面向企業客戶,對于普通百姓的影響并不大。但其在跨境支付、溯源防偽、供應商金融、物流管理等領域均有較大的應用前景。比如在跨境支付領域,傳統的跨境支付需要通過第三方的結算,但使用區塊鏈跨境支付之后,只需要點對點的支付結算,省去了第三方的結算成本的時間。再比如其溯源防偽領域的應用,因為一個商品從生產、運輸、銷售等所有環節都可以使用區塊鏈記錄在鏈上,由于不可篡改的特性,可以保證整個鏈上的所有數據真實可信,避免了傳統生產銷售環節的造假可能。
今年4月10日,浙江大學計算機學院區塊鏈研究中心成立,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陳純任學術委員會主任。
教育專家熊丙奇認為,高校緊跟社會熱點,對所設課程進行調整,有助于帶動高校、學生與外界的聯系,培養具有競爭力的人才,但與此同時,區塊鏈相關課程要注意教材編寫的科學性,以及講授的系統性,避免淪為噱頭。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