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傳融資遭擱淺,工資發不出,點位被收編,大量裁員……近期,無人貨架行業傳出各種負面消息。日前,果小美又因一則“將退出無人貨架行業”的消息,引發業界關注。不過,果小美隨后辟謠稱這則“通知”并非出自官方之手。業內人士認為,資本從最初的狂熱布局到如今收緊錢袋,即便對果小美、猩便利這種頭部企業也持謹慎態度,無人貨架未來的結局有兩種可能:倒閉或者被整合。
果小美回應稱“倒閉”消息不實
公開資料顯示,果小美成立于2017年6月,先后獲得IDG、藍馳創投等多家知名機構累計超5億元投資。2017年9月,果小美與智能零售貨柜番茄便利戰略合并,成為無人貨架領域的頭部企業。
5月4日,社交平臺上傳出一張標題為“重大通知”的圖片,該通知內容為:“對不起,我們以后沒法陪伴大家了。無人貨架上零食免費送給大家吃,貨架任由企業處理。”
從上述通知的內容來看,由原阿里聚劃算總經理閻利珉創辦的“果小美”無人貨架項目已然擱淺。此外,在4月28日,另一無人貨架品牌負責人也曾發出一張對話截屏,其中有人有爆料:“果小美倒閉了,東西都不打算回收了。”
5月4日下午,果小美發布官方聲明稱,網上流傳的所謂“重要通知”并不是果小美官方所為,也不是果小美員工所為,目前公司業務發展一切照常,階段性計劃完成,正進行戰略轉型,探索由“自營的重模式”升級為“與第三方聯合運營以及區域合伙人制的輕模式”。下一階段將主攻云端電商以及現有貨架精細化運營,并且堅定看好辦公室零售場景。據了解,從今年初開始,果小美已經在試水拼團電商業務,以辦公室零售場景為核心的熟人拼團電商業務為主。
事實上,關于果小美放棄無人貨架業務的傳聞由來已久。此前有消息稱,果小美、猩便利大量裁員,員工開始大幅被降薪,果小美的市場由59個城市縮減至15個主要城市。對此,果小美相關負責人曾向媒體澄清果小美沒有倒閉,會不斷探索辦公室零售的運營模式,并且透露了一組數據:目前果小美服務企業超8萬家,業務覆蓋全國59個城市,貨架終端數量近10萬,日均交易額已超百萬元。
但果小美倒閉的傳聞并非空穴來風,已經有部分用戶感覺到果小美業務滯后,記者于5月4日下午多次撥打果小美客服熱線,無論是入駐咨詢,還是業務介紹、投訴建議,都顯示當前線路繁忙,無法接通。
盈利模式不清是遇冷根本原因
進入2018年,無人貨架行業壞消息頻傳,猩便利、便利蜂、GOGO小超紛紛曝出裁員、撤點、停運。與此同時,無人貨架行業亂象頻出。果小美被傳倒閉的“重要通知”在網上熱傳只是冰山一角。
5月4日,“小e微店”發布鄭重說明,強烈譴責每日優鮮旗下的無人貨架公司“便利購”惡意競爭,干擾行業正常經營秩序。據悉,小e微店和每日優鮮之間的“口水戰”進行了將近1周。首先是4月25日,每日優鮮便利購員工冒充小e微店員工,盜取對方貨架和物品,放入自己的辦公室中,事發地點位于天津金融中心。隨后,每日優鮮便利購CEO李漾和小e微店CEO榮光進行了溝通,并致歉。
5月3日,小e微店發聲明稱,每日優鮮便利購員工無故搬走小e微店貨架和物品問題并不是個案,不利于行業健康發展,要求每日優鮮便利購不要向小e微店道歉,而是向行業道歉。隨后,每日優鮮便利購發聲明稱,每日優鮮便利購之所以移動小e微店無人貨架、物品,是應企業要求,并且企業出具了該寫字樓物業加蓋公章的《大件物品遷出申請單》。
企業之間或明或暗的對掐,背后反映出無人貨架在狂奔之后留下的一地雞毛。有業內人士曾告訴南方日報記者,“多家無人貨架公司將在今年倒閉,基本在按劇本上演。大頭都熬不住了,因為這不合商業邏輯。”
“無人貨架的核心更接近消費者的一個高頻消費場景,如果僅是通過無人貨架賣貨賺錢,實際上根本算不上一門生意。”考拉先生創始人王嘉萌接受南方日報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事實上,目前市場上的無人貨架品牌都開始轉型:果小美現在全部精力都放在下一階段的云端電商,發展拼團業務;便利蜂正在逐步將無人貨架升級成智能貨柜,以改善倒損問題;猩便利在部分網點上線了早餐預定服務;小e微店則在試水海南農特產品的線上訂購、產地直發服務。
有業內人士認為,主打“懶人經濟”的無人貨架是一門生意,但這一新興的零售業態做不大,即便是頭部玩家的業務規模也極為有限,無法成為獨當一面的零售獨角獸。同時,無人貨架很容易被商超、便利店替代,“千架千面”下用戶忠誠度到底有多高仍是未知數。而盈利模式不清晰才是無人貨架遇冷的根本原因,快消品利潤微薄、短期內難以降低綜合運營成本,促使資本從最初的狂熱布局到如今收緊錢袋,即便對果小美、猩便利這種頭部玩家也持謹慎態度,業內人士預測,未來無人貨架最終結局可能有兩種:要么被整合,成為阿里、京東、蘇寧等巨頭零售版圖的一環,即作為商超、便利店的補充;要么黯然離場,逐漸走向倒閉。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