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黨代會《報告》指出,要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昨日,北京市第十三次黨代會代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劉清泉做客北京青年報直播間,暢談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最新動向。
說到中醫藥傳承,劉清泉介紹,作為北京市第一家市屬中醫醫院,60多年來,北京中醫醫院擁有一大批經驗豐富的老中醫,院內形成了“傳幫帶”的好傳統,通過中青年群體的首席專家帶隊伍,對老一輩的中醫技術進行傳承。同時,又充分培養年輕人,通過“杏林優才”計劃,鼓勵年輕人開展中醫創新性研究。
“中醫藥創新也要與時俱進,要給中醫插上現代科技的翅膀。”劉清泉表示,目前,院內正在開展多項創新性研究并推動成果轉化。比如,傳統的膏貼顏色比較黑,貼上之后會影響局部皮膚,目前院內相關專家正在通過使用一些現代新技術,改良傳統膏貼,做到粘而不黑,同時保持藥物療效,又方便患者使用、攜帶。
對于中西醫融合,劉清泉認為,這對中醫學科的發展十分重要,而且未來可能形成一門新的醫學。“對于事物全貌的系統性認識,中醫可能比西醫強,而在細節處理上,西醫可能又強于中醫。當兩者融合后,一定會形成一個高于傳統中醫、又高于經典西醫的一門學科,中醫和西醫今后一定會走向融合。”
劉清泉還認為,中醫學不但要與現代醫學結合,也要與其他學科有機融合,比如物理、化學、材料學等等。中醫是古老的,但也要善于吸納現代科技,博采眾長,不斷精進自己。
近年來,許多老百姓發現,家門口的中醫服務越來越多,獲得感也越來越強。北京中醫醫院也在持續通過“授人以漁”的方式,將精湛的醫療技術送到基層、送至老百姓身邊。劉清泉透露,目前,北京中醫醫院托管了平谷區、延慶區、順義區、懷柔區這4個區的區屬醫院,幫助提升其中醫診療服務水平,同時讓北京中醫醫院的技術、學術能力通過這些區屬醫院惠及更多老百姓。“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探索出了市、區、鎮、村四位一體的模式,讓老百姓不出村鎮,就能在當地讓北京中醫醫院的醫生和托管醫院的醫生幫其解決問題,對于一些病情嚴重的、情況復雜的病人,甚至可以直接轉診到北京中醫醫院。”
此外,北京中醫醫院的醫療服務也在持續向外輻射,包括津冀地區,甚至是云南、貴州等地,都有北京中醫醫院的專家在送技術。不同于直接派專家到基層給人看病,而是趟出了一條別樣的路徑,“我們在幫助一些基層地方培訓村醫,注重培訓他們的專科能力,比如有的村醫專攻兒科,有的專攻婦科,有的專攻消化,這樣就能在區域內自動形成分診體系,盡可能覆蓋老百姓各類就醫需求。這也是國家醫改中提出的強基層、建機制的思路。”劉清泉說。
文/本報記者 蔣若靜
視頻/本報記者 史晨楓 柴程 劉暢 武玉珊 郭茂勇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