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人民網北京7月5日電 (記者孫紅麗)國新辦5日就“強化藥品監管 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用藥安全”舉行發布會。會上,國家藥監局副局長黃果介紹,當前我國藥品、醫療器械、化妝品網絡銷售整體呈現出高速發展態勢。據估算,2022年,僅藥品和醫療器械的網絡銷售額已達到2924億元,預計2023年將超過3500億元。
黃果表示,為了統籌提升網購本身的便利性以及網售藥品的質量安全,國家藥監局提前謀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完善法治。截至目前,藥品、醫療器械、化妝品均已出臺了專門的網絡銷售監督管理辦法,主要明確了監管部門、經營企業和第三方平臺的法律責任,強化網絡銷售監測、發現案件調查處理的相關規定,強調安全風險控制的相關措施,要求對網售全過程強化質量管理。
二是加強網治。針對網絡銷售違法違規行為的隱蔽性和發散性,國家藥監局抓緊建立了“以網管網”機制,探索采取“以快治快”辦法,快速發現和消除網售可能出現的安全風險。目前,已經對網絡銷售企業和主要的第三方平臺實行了全覆蓋的網絡監測,后續還將不斷強化監測力度,提升監測的靶向性、準確性和時效性。
三是促進共治。我們加強多部門協作,積極推進與工信、網信、衛健、市場監管等多部門聯動,形成監管合力;同時注重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建立健全行業規范,引導行業自律;還鼓勵新聞媒體、消費者等積極參與,構建全社會齊抓共管格局。
黃果強調,第三方平臺落實好平臺治理責任,對于提升網售質量、培育良好網售產業生態至關重要。尤其是像阿里、京東、美團、拼多多、小紅書等這樣的大型平臺,要帶頭落實平臺責任,用足用好自身技術優勢和管理優勢,加強對入駐商家的合法資質審核和管理,強化平臺在產品召回、風險處置和監督檢查中的配合義務,配合相關部門做好相關工作。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