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2018第三屆中國文旅產業巔峰大會暨產業資源鏈接博覽會舉辦期間,廣東省南雄市委副書記、市長林小龍接受中國網采訪時表示,南雄將借助韶關旅游業升級發展的契機,迎合游客的最新需求,重新編排大資源,不斷優化旅游產業結構。尤其在歷史文化上下足工夫,在休閑農業上做夠文章,在旅游體驗上花心思,不斷提升旅游品質,不斷豐富旅游內涵,不斷增加產品附加值,將南雄旅游業由數量向質量、由低級向高級、由低端到高端的轉型發展。
精準定位 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優化旅游產業結構
林小龍介紹說,南雄市地處廣東省東北部大庾嶺南麓,毗鄰江西省大余縣、信豐縣和全南縣,是中央蘇區縣、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中國姓氏文化名都”、中國黃煙之鄉、中國銀杏之鄉、中國恐龍之鄉、中國特色竹鄉。南雄旅游有一手好牌,打好可驚艷。
林小龍認為,在當下“大旅游”時代,南雄享有歷史文化資源的“無價寶”和坐擁自然生態資源的“聚寶盆”。只要精準定位,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這些底蘊深厚、獨具特色的旅游資源能讓南雄完全具備旅游升級大發展的條件,也足以支撐游客在南雄看美、吃美、玩美、購美。
目前,南雄市境內現存各類文物景點489處,其中,國家4A級景點2處,國家3A級景點1處,國家濕地公園1處,全國紅色經典景區1處,省級地質公園1處、省級森林公園1處、省級自然保護區1處、省級紅色旅游示范基地1處、中華文化傳承基地1處。經過多年的努力,南雄市旅游業已形成“東西南北、春夏秋冬、五顏六色”的發展格局。其中“五顏六色”是指“五色生輝”的南雄旅游。分別是:代表歷史文化的“古色”,代表革命歷史的“紅色”,代表生態文化的“綠色”,代表豐收的“金色”,代表養生文化的“藍色”。
此外,在擁有眾多歷史遺跡和人文自然景觀等傳統旅游資源的同時,南雄還積極開發生態旅游資源,以坪田古銀杏群、帽子峰林場銀杏林、鄧坊十里嶺李花為主的優質林果、主田櫻花主題公園和萬畝黃煙種植基地等構成的特色觀光旅游資源;以新田和魚鮮等古村落、大雄禪寺、蓮開凈寺、鐘鼓巖洞真古觀等為主的民俗宗教旅游資源。
“在眾多的旅游資源中,南雄的姓氏文化旅游又是韶關乃至全省不可多得的一張亮麗名片。近年來,隨著大批珠璣巷后裔回來尋根問祖,修建祠堂,珠璣古巷已成為尋根問祖和觀光旅游的新熱點。南雄旅游業在珠璣古巷這個龍頭帶動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林小龍如是表示。
全域旅游風生水起 南雄要變資源優勢為產業優勢
2017年5月,南雄市入選廣東省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單位名單。南雄發展“大珠璣”全域旅游,變資源優勢為產業優勢,加快旅游業轉型發展,將有形、無形,人文、歷史、自然的旅游資源不斷變成游客可感受、可體驗、可消費的旅游產品和相關產業鏈。
林小龍表示,南雄將從規劃、融合、項目三大方面將資源優勢轉化產業優勢。
在規劃領域,南雄一直在做旅游發展布局優化。近年來,南雄在“轉化”上動真格——南雄市高起點、高標準規劃旅游發展布局,提出以中心城區為中心,串聯發展一條生態休閑自駕車旅游帶,重點打造珠璣-梅嶺、主田-江頭、坪田-帽子峰三大旅游片區,著力構建“一中心一帶三片區”的旅游產業新格局。南雄要將最核心的旅游資源,變成最核心的旅游產品,形成帶動旅游發展最強勁的“引擎”。
林小龍解釋說,“一中心”是結合城市三年提升改造工作,在城區規劃新建1至2個大型旅游集散中心,將中心城區打造為旅游經濟中心和城市形象展示中心;“一帶”是以中心城區為中心,充分利用國道G323線、省道S342線和部分縣鄉道路,將散布在中心城區及各鄉鎮的精品旅游景區(點)串“珠”成“鏈”,打造一條具有南雄本地風情的生態休閑自駕車旅游示范線路;“三片區”是指精心打造珠璣-梅嶺文化旅游片區、主田-江頭生態休閑旅游片區和坪田-帽子峰生態體驗旅游片區。
在文旅融合方面,南雄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導向,以從景點旅游走向全域旅游為目標,不斷將文化、歷史內涵融入到旅游業中,讓歷史“活”起來,讓文化“動”起來,讓歷史文化真正融入到旅游大格局中來。融合多樣化旅游資源,推動旅游全域發展。其中,這個產業融合主要包括:中部“大珠璣”旅游綜合體建設、南部休閑旅游景觀廊道建設、南部恐龍科考體驗綜合區建設、東部自然村落旅游體驗區建設、東西中部紅色+生態旅游綜合體驗區建設、依托溫泉旅游資源,打造環城游憩帶。
在項目方面,南雄市委市政府一直在“延伸”上下工夫,即按照“大旅游、大產業”的思路,進一步整合資源、充分運用“旅游+”的創新動力,拓展新的發展空間,引導旅游與文化、電商、扶貧、農業、工業等關聯產業融合發展。
“旅游+文化”,加強文化旅游融合,挖掘姓氏文化、紅色文化、古村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化結合點,形成文旅融合的發展新局面。
“旅游+電商”,抓住南雄市列入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的契機,引導市民通過網絡渠道銷售農土特產、旅游紀念品,增加銷售量。
“旅游+扶貧”,把旅游作為精準扶貧的主導產業,促進當地第三產業發展,助推村民脫貧致富。
在“旅游+”創新動力的驅動下,通過加大政府投入、招商引資、社會融資等途徑,抓好旅游項目協調服務,推動眾多旅游項目落戶南雄,形成以項目建設推動全市旅游業發展的良好局面.
林曉龍透露,目前,南雄市旅游景點正由“珠璣古巷、梅關古道一枝獨秀”的單一形式向姓氏尋根、生態觀光、休閑度假轉變;旅游效益增長模式由單一門票旅游向吃、住、行、購、娛的綜合產業經濟轉變;旅游產業發展模式由單一旅游行業向旅游與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轉變,“山水城互動、文旅農互融、各要素配套”的大旅游發展格局基本形成。
南雄借力姓氏文化優勢 打響“大珠璣”龍頭品牌
在采訪中,林小龍對中國網表示,在南雄市眾多的旅游資源中,姓氏文化旅游是南雄市乃至廣東省不可多得的一張亮麗名片。
據悉,南雄市是廣府文化的發祥地、廣府人的祖居地,千年珠璣古巷姓氏文化底蘊深厚,從珠璣古巷遷徙出去的姓氏達183姓,其后裔有七千多萬,遍布海內外和港澳臺地區。近年來,隨著大批珠璣巷后裔回來尋根問祖,修建祠堂,珠璣古巷已成為尋根問祖和觀光旅游的新熱點。南雄旅游業在珠璣古巷這個龍頭帶動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如今,南雄市正在著力打造以姓氏文化旅游為主的“大珠璣”旅游,帶動南雄全域旅游發展。
林小龍強調,南雄通過深入挖掘珠璣古巷歷史文化,整合全國鄉村旅游與休閑農業示范縣、省級新農村示范片、特色小鎮、全國建制鎮示范點等多項有關中央、省、市、縣發展政策、資金,實施人文景觀改造提升工程,將珠璣古巷打造成世界廣府人的精神家園和尋根問祖圣地、嶺南姓氏文化集中游覽體驗地和南粵古驛道示范地,并努力創建成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打造好“大珠璣”旅游品牌。
在具體措施方面,南雄圍繞規劃、安置、重建及姓氏文化旅游節等重點,在景區打造上做到“有保、有拆、有調、有改、有建”。
——修編規劃,合理安置。結合珠璣鎮區總體規劃、特色小鎮規劃以及各個項目地塊的控制性詳細規劃,對珠璣古巷•梅關古道旅游區控制性詳細規劃進行修編,確保形成統一協調、體系完整的規劃體系。按照韶關市鄉村旅游發展的指導意見和旅游名縣、名鎮、名村以及鄉村民宿、鄉村旅游驛站的建設標準,推動一批形式各樣、特色鮮明的鄉村旅游產品建設。到2020年,力爭建成4個韶關旅游名鎮、8個旅游名村、20家以上鄉村民宿和鄉村旅游驛站。同時,對古巷內居住的村民進行合理安置,確保珠璣古巷改造提升的各項工程有序推進,實現景區發展與村民富裕的有機統一。
——重建古巷,培育產業。加快珠璣古巷、梅關古道升級改造,著力解決古巷街道、宗祠等建筑景觀風格迥異、水文景觀不突出等問題,在加強珠璣古巷文物保護的同時,對珠璣古巷進行重建改造,拆除珠璣古巷內無文化價值的舊民居,按宋代建筑風格統一建設,建造一公里長宋代風貌百家姓氏祠堂長廊。注入符合現代人需求的古色古香的休閑體驗式配套,如茶舍、古戲臺、客棧等,提升景區風貌和服務能力、承載能力。
——做好姓氏文化旅游節品牌。自2014年開始,每年舉辦一屆姓氏文化旅游節,使之成為旅游節慶品牌,著力提升南雄姓氏文化的影響力。每屆姓氏文化旅游節還舉辦“尋根珠璣•穿越梅嶺”徒步活動、“重走長征路”活動、銀杏文化旅游節、梅花節等30多場系列活動。挖掘珠璣姓氏文化的內涵,廣泛開展姓氏文化的研究、交流活動,大力打響“中國姓氏文化名都”品牌,吸引更多社會賢達尤其是珠璣巷后裔關注南雄、關心南雄、投資南雄、建設南雄,借力姓氏文化打造“大珠璣”品牌。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