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Introduction
長安UNI序列的鎧甲和軟肋。
作者丨楊 晶
責編丨李思佳
編輯丨朱錦斌
10.89-13.19萬元,長安高端序列UNI的首款轎車產品,被外界稱為“小A7”的五門掀背COUPE UNI-T開啟預售。實際上,在1月10號UNI-V頂配預售價定為13.49萬元,這款產品就獲得了高度關注。而如今全系預售價公布,就連長安汽車內部人士都大呼“內卷”。
由此,長安UNI序列的“KTV”組合也正式出道。一年一款新車的節奏,打造出了三款個性鮮明而又風格迥異的產品。無邊界格柵設計和運動化風格已經深入人心,但是一款轎跑SUV、一款中大型SUV和一款五門掀背COUPE都不是主流造型。
可見,長安汽車在UNI序列上的嘗試,可謂是非常大膽。但沒有人可以預測未來的汽車市場到底什么才是主流,所以只有不斷地探索才能成為吃螃蟹第一人。從產品上看,長安汽車是大膽的,但是從價格上看長安汽車也只是在小心試探,這也讓這家自主品牌更加的腳踏實地。
而無疑,“KTV”三款產品中價格最低的UNI-V將承擔起UNI序列的銷量擔當。作為長安汽車高端乘用車序列,UNI序列又是長安汽車品牌向上的重要支撐。那么,UNI-V賣到多少才算合格呢?
賣多少輛屬于及格?
“UNI-V今年銷售目標15萬輛。”不知道是UNI序列的相關人士故意透露了這個看起來比較有挑戰的銷量目標,還是只是放個“衛星”拋磚引玉想得到市場的反饋。就15萬輛這個銷量數字而言,這其實是一個既難也不難完成的目標。
從理性的市場容量來看,這是一個可以值得被分析的細分市場。毫無疑問,UNI-V是一款從造型設計、動力匹配到核心亮點都追求運動性的產品。而自主品牌中,相同賣點的車型也有很多,如MG6、領克03和最近比較熱門的傳祺影豹。
不管承認與否,UNI-V與MG6和影豹的價格都有著高度重合,而領克03則要稍微貴一點。如果說UNI-V要年銷15萬輛,那月均銷量則為1.2萬輛左右。那么可以看下其他幾款車型的銷量表現,再來反證UNI-V的市場前景。
初代網紅運動車MG6在2018年-2021年期間,月均銷量分別為8500、5000、4000、3500輛;價格更高的領克03在2019年-2021年期間,月均銷量分別為5000、6000、6400輛;去年8月份上市的影豹在5個月內收到7萬輛訂單,實際上月均交付5000輛。
從這三款車的表現來看,MG6的勢頭逐年減弱,領克03表現穩定,影豹很火但也沒能通過銷量表現出來。總的來說,盡管這些車在某幾個月出現了銷量破萬的表現,但是不屬于常態性。可見UNI-V面對的是一個趨勢性明顯,但仍沒有出圈的細分市場。
但是反過來看,都在強調運動化,但是UNI-V的運動化相比以上三款車型更加徹底。五門掀背COUPE的造型在50萬元以內、BBA以外的品牌中都沒有出現過,電動尾翼、控制閥聲浪、彈射起步等加分項統統都有,DTV動態轉矩矢量控制、APA6.0、高階駕駛輔助也沒有落下,這是UNI-V與眾不同的地方。
中國汽車市場會為這樣一個獨特的產品額外青睞嗎?答案是未知的,但UNI序列產品的嘗試是開創性的。去年UNI-T和UNI-K兩款SUV也通過市場表現給出了一個參考數值,過去一年,UNI序列超過12萬輛的銷量說明了一切。
從感性上來看,UNI-V能夠成功的機會還是很大的。因為當下消費者的消費理念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尤其是技術性解決方案日益月異的今天,他們能夠接受很多新潮的事物。再加上國潮的崛起,唯外資品牌論的界限已經變得模糊,國產“網紅”產品不斷冒頭。
那么再回到開頭“UNI-V年銷15萬輛”這個話題,不是不可能,但選擇權還是掌握在長安汽車手中。
UNI序列的鎧甲和軟肋
中國車市中有兩種車企,一種擅長打順風仗,在順風順水不斷增長的時代中,它們可以直上青云,但是一旦遇到車市下行,開始自亂陣腳,倒塌的時間不過2-3年。也有像長安汽車這種擅長打逆風仗的車企,通過幾十年的默默耕耘,終于在全新產品問世后爆發出所有能量。
在CS75PLUS上,我們看到了長安汽車的韌性。在UNI序列上,我們看到了長安汽車穩扎穩打的風格。
一些自主高端品牌習慣在產品上從高往低打,先推出高價格的形象產品,再慢慢推出價格更低的產品。但是UNI序列從低價格產品UNI-T出發,一步一個腳印,用超前的設計、優秀的配置、充沛的動力和年輕時尚的調性,滿足初級年輕消費者的需求。
在這些年輕消費群體中,UNI序列的良好口碑不斷發酵,吸引了更多的注意力。此時的UNI序列深刻洞察需求推出更高一級的產品,UNI-K、UNI-T 2.0T車型相繼推出。UNI序列選擇了更難走的向上之路,但也憑著努力把這條路走通了,讓更多的消費者愿意為UNI序列買單。
如今UNI-T和UNI-K穩住了UNI序列的價值,現在輪到UNI-V這個新成員為UNI序列乃至長安汽車品牌向上“打江山”。
“年銷15萬輛”是一塊試金石,也是一塊敲門磚。領克汽車在2018和2019年兩年也維持著年銷12萬輛的成績,UNI序列在去年也已經達成。在2020和2021年領克汽車成功攀上17萬輛、22萬輛的高度,而這也是UNI-V展現真正實力的時候。
其實很多人認為UNI-V月銷7000-8000輛已經算是成功了。但筆者認為,UNI-V年銷15萬輛不是不可能,其中最大的阻礙是懸掛在車身上的長安“V標”。
當UNI-V預售價出來那一刻,有人跟我說“這個價格,我會毫不猶豫的為UNI-V買單,但是看到長安的標,我會再考慮一下。”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言論?或許他想表達的本質是,消費者愿意接受UNI序列這樣與眾不同的產品,但是消費者不希望這份獨特性因為“V標”而變得和長安汽車一樣普通。
這就是為什么自主品牌要推出新高端品牌,因為不管是長安、吉利還是長城,它們的本品牌價值已經見頂。全新產品的價值需要一個新品牌來承載,就像坦克不能懸掛哈弗的車標,領克不能懸掛吉利的車標。
在一份相關機構統計的數據中,去年長安、吉利和哈弗的平均成交價在10萬元左右,而領克和魏牌達到了15萬元,這就是消費者心中的品牌價值感。如果花12萬元,他們考慮是CS75、博越和H6這樣的車型,如果預算再往上就會掉頭轉向合資品牌或新品牌。
個性化、獨特性永遠是年輕人的追求,在UNI-T的購車用戶中,很多車主喜歡拿去改裝,就是為了展示自身與其他人的區別。而在UNI-V上,原車已經集成了豐富的運動套件,無需進行二次改裝,那么剩下唯一能改的,就只有那個普通的長安V標了。
長安汽車,既讓UNI序列擁有了鎧甲,也成為了它的軟肋。
|楊晶|
中午不睡
下午崩潰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