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消協數據顯示:2021年汽車及汽車零部件的投訴量為41624件,在商品類投訴中占比8.48%,在商品投訴量排名中位居第三,同比增長19.28%。
汽車質量與服務問題,對于老百姓來說已經不是一個陌生字眼了。而作為車企,為消費者解決產品問題,不僅是自身法律義務與社會責任,更能借此機會整改自身在產品和服務上的問題。
但某些品牌即使經歷多次媒體曝光,卻依舊敢憑借自身體量“店大欺客”——中國大眾就是其中的典型。
2021年,車質網車型投訴量前10榜單中,大眾車型獨占三元,成績可謂相當的“優秀”。
大眾作為早期進入國內市場的合資車企,旗下坐擁上汽-大眾與一汽-大眾兩大品牌,常年蟬聯國內銷量冠軍。巨大的銷量雖然是大眾投訴量較多的客觀因素,但在某些具體問題上,仍然值得我們關注。
關鍵詞一:排氣故障
據車質網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投訴量第一的車型為一汽-大眾探岳,全年投訴量達到了1966件。
具體問題上,多集中在顆粒捕捉器堵塞導致的排氣故障上。據投訴記錄顯示,此類投訴從去年3月份開始出現,并在4月至6月集中爆發。僅在去年上半年,大眾探岳關于排氣故障的相關投訴就已經產生了超過1000件。
問題的起因是一汽-大眾針對國六排放的升級,只是更換了顆粒捕捉器卻并未升級發動機。由于二者之間不能相互匹配,使得車輛在低速行駛下排放顆粒物異常堆積,最終形成排氣阻塞。排氣堵塞又帶來了一系列連鎖反應,例如發動機工作異常、油耗增加等問題。
一汽-大眾起初對于排氣故障的應對并不積極:針對相關車主的投訴,一汽-大眾只是建議車主更換顆粒捕捉器,甚至有售后人員提出了“定期跑跑高速”這種令人哭笑不得的建議。
針對一汽-大眾這波治標不治本的操作,消費者們選擇用腳投票。根據搜狐汽車數據顯示,自2021年4月以來,大眾探岳的銷量開始下跌,月均銷量跌破1萬輛,2021年全年銷量為89355輛,同比降幅達到46.96%。
2021年10月,意識到事情不對的一汽-大眾開始亡羊補牢。對于排氣故障,一汽-大眾采取了加裝隔熱與優化程序的解決方案,但根據車質網的投訴記錄顯示,該問題直至2022年1月也并未完全得到解決。
探岳排氣故障事件的后續會如何發展,EV情報將持續關注。
關鍵詞二:變速箱
德系車型的變速箱一直都是故障的重災區,據車質網數據顯示,2021年德系變速箱故障投訴為2435件。
其中,一汽-大眾作為“明星選手”當仁不讓地取得首位,僅旗下速騰、探岳、邁騰、高爾夫四款車,2021年投訴量就分別達到了536件、288件、245件、183件,共計1252件。
以一汽-大眾邁騰為例,變速箱作為邁騰的老問題自2017款就已經集中出現,在之后的改款中該問題才逐步改善。
大眾車型上出現如此普遍的變速箱問題,與DSG雙離合變速箱的機械結構有關。雙離合的工作原理類似于兩個手動擋配合工作,由于機械原理簡單直接,雙離合變速箱具有傳動效率高、換擋速度快這兩大優點。
但在城市低速通勤中,雙離合會長時間處于半聯動狀態,導致離合片長期處于高溫環境,長期以往會導致變速箱頓挫與異響問題逐步顯現。當然在這個問題上,當代車企可以通過材料與技術路線來規避。
出于技術封鎖,大眾采用雙離合技術來規避AT與CVT變速箱的專利壁壘,這件事本身無可厚非。但大眾身為一家老牌車企,卻不能保證變速箱的品控,導致在眾多熱銷車型中出現變速箱故障,加上大眾對面投訴采取一如既往的“冷處理”,這才是問題的癥結。
關鍵詞三:車機系統
隨著電子科技的發展,中控車機開始逐漸承擔導航、語音、娛樂等功能,可以說當代汽車的中控車機能很大程度上影響我們日常駕駛的舒適度體驗。
近年來,消費者對于車機系統的關注度愈發增強。車質網中關于車機系統故障的投訴數量也是不容小覷。2021年車質網共收到關于車身附件及電器故障的投訴共58710件,其中大多數包含車機系統故障。
在這份前十榜單中,我們又又又遇見了熟悉的老伙計——一汽-大眾探岳與一汽-大眾邁騰。
平心而論,車機系統故障屬于當代汽車的常見問題,榜單中大眾這兩款車的出現,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們的銷量較大,自主品牌中的熱銷車型吉利星瑞同樣也登上了榜單。
但是正如上文提及的排氣故障、變速箱問題中,大眾對于車主投訴的漠不關心,引發了不少車主的憤怒。在負面情緒的引導下,關于兩款車的其他問題也變得逐漸刺眼,出現這個結果也在意料之中了。
正當小編準備理性分析這個問題時,一則消息進入了小編的視野:2022年1月13日央廣網報道,上汽-大眾朗逸車機減配遭車主投訴,4S店卻以“缺芯”為借口拒絕賠償。
看來大眾還是那個大眾,在它端正自身對消費者的態度前,是不值得大家同情的。
關鍵詞四:欺詐宣傳
在新能源領域,大眾屬于入局較早,發力較晚的車企。直至2021年才引入全新的ID系列,在這之前大眾在國內的新能源市場中都只有平平無奇的油改電車型。
這樣看似穩健的策略,在銷售上還是翻了車。
在車質網2021年混插車型投訴榜單中,探岳GTE混插與帕薩特新能源還是上榜了。
其中,大眾舊平臺上的排氣、變速箱及車身附件問題是老生常談了,而這兩款車型上更大的問題在于涉嫌銷售欺詐,實車配置與宣傳口徑不符。
以一汽-大眾探岳GTE混插為例,該車的主要問題是宣稱標配的360度泊車影像與車聯網功能在實車上卻全系取消,消費者認為這一行為有欺詐銷售之嫌。
這一問題,小編認為是單純的“人禍”。可以看出,這或許是大眾目前的營銷部門與產品部門在工作上出現了嚴重的割裂,出現這類虛增配置的情況就是因為二者之間出現了產品信息的溝通誤差。
但出現問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對問題的一味漠視。自2021年3月開始,關于探岳GTE車輛配置與宣傳不符的投訴在車質網上就已經出現,但直到2022年1月,該問題依舊存在。
可以看出,消費者對于面對大眾對于投訴問題的“冷處理”,除了繼續投訴外也沒有什么好辦法,普通老百姓對面此類問題也難走到訴訟這一步。但千里之堤毀于蟻穴,大眾品牌的公信力可能就會在這一次次的“小投訴”中逐漸崩塌。
結語
大眾對國內消費者的高傲是有傳統的,從2011年DSG變速箱的死亡閃爍,到2019年帕薩特的A柱彎折,再到如今的朗逸車機減配,中國大眾始終沒有正面回應相關問題。
而大眾處理問題的原則,正如一段話可以形容:“帝國主義很傲慢,凡是不講理的地方就一定不講理。要是講一點道理的話,就是被逼不得已了。”
現今大眾在中國銷量的連年下降,正是國內消費者對于大眾傲慢態度的反擊。試問中國大眾:面對如今在國內市場的節節敗退,你還能做回那個普通而又自信的自己嗎?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