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韓國汽車制造商起亞公司最近發布的2022財報顯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其在華合資公司江蘇悅達起亞汽車有限公司的負債總額已達24768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30億元),而資產總額為20809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09億元)。因此,江蘇悅達起亞的資產負債率達到119.3%,已經陷入嚴重資不抵債的困境。
據江蘇悅達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悅達投資”)公布的信息,自2017年以來,東風悅達起亞已經連續虧損。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其累計虧損額達到102.76億元。
在持續虧損的情況下,曾經的合作伙伴東風汽車于2022年1月正式退出,出售其持有的東風悅達起亞25%的股份,以2.97億元的價格退市。此后,該公司更名為“江蘇悅達起亞汽車有限公司”。值得注意的是,作為最早進入中國的跨國汽車公司之一,近年來,起亞在中國市場上的表現逐漸走向狹窄。
在2016年的巔峰時期,起亞在中國銷售量達到65萬輛。但受多種因素的影響,2017年銷售量幾乎下降了一半,至36萬輛;而到了2021年,銷售量更是降至15.85萬輛,與高峰時期相比,銷售量累計下降了75.4%。到了2022年,起亞在中國的銷量下降了40.5%,僅有94341輛;2023年1-2月,起亞在中國的銷量僅有1.1萬輛,因此,今年恐怕難以突破10萬輛的大關。
與之相對應的,是起亞的全球業務和在中國市場的形勢形成鮮明的對比。根據其發布的2022年業績報告,起亞全年銷售額達到86.56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4800億元),同比增長率為23.9%,年度營業利潤達到7.23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396.9億元),同比大漲42.8%。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數據還只是“起亞”,而不包括“現代”。
不過,這個局面似乎也讓起亞中國的高管們甚是惱火,甚至近日,還發生了起亞中國COO楊洪海在微博上發表言論,遷怒抨擊某自主品牌團隊利用“水軍”稱起亞為“棒子車”,并且指出該品牌的產品存在自燃、虛標續航里程、弄虛作假等問題,甚至表示該品牌英文縮寫就是罵人的話。
楊洪海一系列“不負責任”的言論,在道德和法律上都引起了巨大的爭議。然而,他的罵街式宣泄只是換來了人家的祝福:“祝起亞中國首席運營官楊洪海先生新年工作順利”。并沒有跟他炒CP的任何想法,這不僅讓人替楊洪海感到臉有些疼。
而如今,起亞總部公布的中國業績讓人不得不擔憂,楊洪海們的新年工作能否順利進行還真是個未知數,因為就在不久前,廣汽菲克的負債率也才110.8%,卻被法院受理破產清算。
本文為【車評網】原創,作者:李大齊,編輯:田淼,關注【車評網】,“好車壞車,一網打盡”。
特別聲明:本文僅授權與車評網簽約聯盟媒體轉載,其他未經允許不得侵權使用。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