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電視劇中都有這樣的情節:主角追求真愛而不得,和最好的朋友約好四十歲(有時候是三十歲)還沒找到人生伴侶就搭伴結婚,當然這個最好的朋友一般也暗戀了主角多年......
可能每個年輕人在極度孤獨的時候,都和身邊的異性好友開過類似的玩笑。
不過在今天的日本,“友情婚”在變成現實,但并不是普通朋友之間互相結婚,而是指可以像朋友一樣在一起生活的婚姻形式。
(相關資料圖)
“不太熟”的人們,選擇了“共存”
在日本,選擇“友情婚”的人,大多都有一些相似的想法:
“我并不適合做別人的女朋友,但是覺得自己可以做很好的朋友。在生活中,我很希望能有一個品位相似的人,一起去做兩人都感興趣的事情。平時可以一起聊天、大笑。所以我選擇友情婚。”
“希望有這樣的婚姻生活。可以有輕微接觸,但不能有真實性行為;喜歡小孩,可以一起有小孩,但不生娃;可以一起生活,但睡覺要在不同房間,尊重彼此的私人空間。花費能均攤。”
出于對家庭的渴望,或是因為各種原因無法接受婚姻,卻又想化解來自社會的壓力,越來越多的人好奇地點開“友情婚”婚介網站,在日本,“友情婚”因為過于“素”,很少和性、財產結合產生聯系,又被稱作“共存婚”“契約結婚”。
和普通的婚姻不同的是,這種“友情婚”最大的特征是夫妻雙方的生活空間自由度很大,一些“友情婚”和“共生婚”家庭里,吃飯、花費、住居都分的很清楚,有不少日本人認為,像“朋友”一樣有自己的生活空間,也能沒有各種附加的義務捆綁,讓他們很輕松,很自在。
在幾年前大熱的日劇《逃避雖可恥但有用》中,新垣結衣飾演的森山實栗,就在自己失業后為了保證經濟來源,想出了與從未談過戀愛的理工男“契約結婚”的辦法。
雖然這部改編自漫畫的小甜劇為這類婚姻包裹了一層糖衣,但在現實生活中,面對實實在在的經濟與社會壓力,“更公平”、責任劃分更明確、夫妻雙方牽扯更少的友情婚,的確成為了另一種選擇。
這婚姻好怪,忍不住再看一眼
所謂“友情婚”,是兩人基于一致的想法,通過充分的溝通建立信任關系,發展出友情、親情等感情。
和普通婚姻相比,友情婚所需的條件大抵相似,只是在婚姻中沒有或者很少有性關系。至于財務是否獨立、婚后是否希望有小孩、甚至兩人在婚后是否同居,婚姻雙方在婚前都有可以商議的余地。
在實操中,很多友情婚的夫妻會選擇事前簽訂法律協議,明確各自的權利及婚后義務。比如有人不愿在婚后照顧對方的父母,或是堅決不會生孩子——只要雙方能夠達成一致,這些在傳統婚姻中沒人想做、卻又礙于感情或社會壓力不得不做的事,在友情婚中都可以大方拿到桌面上來討論。
和普通的婚介服務差不多,經過在中介機構的注冊、面試等環節,有意向進行友情婚的參與者,將被推薦幾位條件和要求相匹配的“合作伙伴”,隨后進入所謂的“約會期”。但和傳統戀愛中的“約會”不同的是,友情婚的“約會期”,則是雙方根據指南性質的“討論手冊”,一同討論結婚條件的時間。
“雙方的收入、儲蓄、債務都會一覽無余;約定好婚后要不要孩子,如果要孩子是選擇自然受孕、人工授精還是其他方法;如果發生離婚,財產、孩子撫養權、住所等后續處理……傳統婚姻中大家可能不會明確討論這些問題,但這些問題卻是對婚姻影響最大的。”
日本一家友情婚婚介網站的創始人認為,因為有雙方談判、定下契約的“約會期”,友情婚實際上讓婚姻關系變得更簡單了。
選擇友情婚中有 9成以上的男女學歷都在大學本科以上
在網站介紹中,有202例通過該網站找到合適伴侶并登記結婚的往期案例。如果瀏覽者還有更多疑慮,網站還請到了85位真實處于友情婚關系中、或是已經在籌備結婚的人講述自己的故事和經歷。
據過往數據顯示,通過該網站成功找到友情婚伴侶的注冊會員,高達39%。要知道,在普通約會 app 和相親網站上的成功率還遠遠達不到這個數字。
1%的日本人,想要友情結婚
“從小我就無法和異性接觸,也試著交往過一些異性對象,但是走到身體接觸那一步時,總是覺得不舒服。”“無法和人建立親密關系,每次朋友和我講起甜蜜的戀愛經歷時,我總是很迷茫。”在友情婚的中介網站上,大多開設有專欄,向網站瀏覽者科普一些相關的概念,比如性冷淡、無性戀等等。
在國民性格相對壓抑、內斂的日本,從小學時背什么書包、中學時梳什么發型、再到走進社會后有沒有沿著傳統軌跡好好成家立業,日本社會非常反感特立獨行的個體,十分看重融入集體。
在真實的日本社會生活中,婚姻還是不少人要思考的人生大事。據一家友情婚中介網站估算,約有1%的日本人,是想要組建友情婚姻關系的潛在人群。
但在包括性少數群體在內的一些人,卻發現自己無法組建“正常”的家庭,友情婚也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安全、相對自在的解決方式。
在友情婚網站上尋找伴侶的人中還有一群無性戀的女性,友情婚不僅為這群人提供了完美的社會形象假面,其實也給了她們“抱團取暖”的機會。
日本的相親活動中,曾流行測試 DNA 來了解對方的性格
當然也有不少選擇友情婚的人,單純是覺得浪漫關系太麻煩。
在一檔日本網絡節目中,就有一位接受采訪的女士表示自己和丈夫都有過一段婚姻,而這位女士在離婚時,又因為財產分割搞得焦頭爛額。都經歷過婚姻的一地雞毛,兩個人在友情婚這件事上一拍即合,簽署了財務獨立的協議,也不住在一起。通過保持適當的距離感,友情婚避免了不少傳統婚姻中無法避免的矛盾與沖突,反而可能降低離婚的概率。
不是婚姻,是共同體
戀愛關系最終導向的婚姻,其實很難實現完全的公平。在職場發展規則更有利于男性的日本,走入婚姻關系后,男性通常會成為家庭的主要經濟來源,承受巨大的工作壓力;而女性為育兒、持家等家務事付出的精力,又往往不會得到重視和認可。
這樣的不平衡也是當今日本很多年輕人懼怕結婚的原因之一。更別提戀愛結婚中雙方付出的情緒成本。而友情婚的出發點之一,就是讓婚姻更公平。
“因為結婚雙方并沒有浪漫關系,談起金錢開銷、家務分擔等事宜的時候,兩個人都能更平靜地就事論事。”這是一位30歲的女士,在處于友情婚準備階段時對這樣的婚姻關系做出的評價。兩個人一同將各自所擁有的資源整合,讓各自的社會形象從“不結婚的怪人”回歸正統。
如果以后決定生孩子,男方要同等地承擔育兒義務,或是在經濟上提供更多支持。友情婚對于參與者來講,更像是在游戲中組隊升級打怪。
“我們不是伴侶或家庭,而是命運共同體。”一位正在友情婚中的男士這樣說。
參考來源
A Day Magazine:日本社會風行“友情結婚”:沒有性行為的摯友,但比夫妻更相愛。
Imidas:新しい結婚のカタチ、「友情結婚」とは?(前編)~結婚相談所「カラーズ」の取り組み
撰文:盆栽,Jonas
編輯:Sebastian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