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不可逆,但全球化也正在發生一些變化,比如供應鏈的收縮、產業鏈的區域化。在長期的趨勢性變化中,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又帶來了更多的不確定性。
6月10日舉行的虹橋國際經濟論壇高端對話專題活動上,商務部副部長王炳南表示,面對疫情對“兩鏈”的沖擊,探討如何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和穩定,企業和政府如何應對,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在第一財經日報副總編輯楊燕青主持的對話討論環節,多家跨國企業都表示,目前全球經貿發展的不確定性和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的不穩定性明顯提升,需要各國共同努力,以更大的開放和更好的合作,穩定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加快推動世界經濟恢復增長。
對于在全球供應鏈中占據重要位置的中國而言,上海WTO事務咨詢中心理事長王新奎說,接下來將會有一個較長的轉型階段,一方面是低端的供應鏈分工會逐步轉移出去,另一方面則是要實現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升級。“在這個較長的過程中,如何建立一種新的、和全球供應鏈有機聯系的制度安排,是當務之急。”
全球化的新趨勢
“這次突如其來的疫情確實給全世界的供應鏈和產業鏈造成了非常大的沖擊。”工業和信息化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副局長何亞瓊說。
農業農村部國際合作司一級巡視員謝建民也表示,疫情對全世界的農業農產品供給產生了沖擊和影響。“中國也不例外,前一階段我們在生產、流通、物流等等方面也遇到了一些困難。”
新冠疫情是經濟全球化以來影響世界經濟格局走向的一次重大外部沖擊,也是對全球產業鏈的一次大考。不同行業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不同環節均出現產能下降、運轉不暢、鏈條中斷等問題。
根據鄧白氏商業資料公司的評估,在《財富》1000強企業中,有94%經歷了新冠病毒帶來的供應鏈中斷。
路易達孚集團全球副總裁、北亞區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周學軍說,根據世界糧農組織的統計,目前全球人類攝入的熱量當中,有20%至少是跨越了一個國家的國界,因此農業食品國際化的程度非常高。而當前的環境下,全球的農產品和食品供應鏈確實受到了非常大的影響。
由此,疫情也引發了全球產業鏈供應鏈調整的新思考。
德勤中國首席戰略官何馬克表示,未來全球的供應鏈會有更大的彈性,在關注效率的同時,未來會形成一個供應網絡,而不是只依靠某一家或幾家供應商。“很多供應體系會更加貼緊市場,本地化和全球化齊頭并進。”
麥肯錫全球董事合伙人成政珉也表示,全球化已經開始進入下半場,呈現出區域化、服務化和數字化三大特征。
王新奎認為,全球供應鏈會越來越收縮,比如在歐洲、北美、亞洲都會有區域化布局,亞洲內部又可能分為中日韓、東盟等區域化布局。“全球供應鏈的安全問題在日本福島核泄露之后就有了,但當時是跨國公司內部在考慮,這次疫情之后擴展到了國家和區域層面。”
雖然近期有關制造業外遷、產業鏈轉移的輿論有所升溫,但不少專家認為,全球產業鏈結構具有相對穩定性和依賴性,是多年來生產要素高效流動、資源優化配置而形成的,疫情會增強企業對于應急能力儲備的意愿,但不會對全球產業鏈布局產生根本性影響。
“產業鏈的分工是在過去幾十年時間內,通過各種宏觀微觀因素形成,短時間內大幅調整是比較困難的,除非有非常明確的商業邏輯。”成政珉說。
而在全球供應鏈中占據重要位置的中國,由于穩定的營商環境、較強的綜合競爭優勢、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多家跨國企業也認為,中國依然具有強大的競爭力和吸引力。
2019年,國際金融協會(IIF)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也指出,中國作為全球制造業中心的地位難以撼動,有可能取代中國的國家要么體量太小,無法吸收中國龐大的加工和裝配貿易,要么缺乏技術和供應鏈來處理更復雜的生產,缺乏支撐這一切的基礎設施。
歐萊雅中國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費博瑞對記者表示,歐萊雅對中國的美妝市場信心十足。也因此,今年歐萊雅將會第三年參與進博會,而且不是單個公司來參展,而是要與合作伙伴攜手展示美妝的生態。
“我也同意,全球化不可逆轉,更需要合作。”費博瑞說,歐萊雅在全球有50多家工廠、幾百個倉庫,所有的倉庫和生產基地都要互聯互通,所以必須有一個互聯互通的供應鏈。
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首席戰略官和首席市場官喬健表示,IT產業建立之初就是一個全球化產業,也正是得益于全球化,才使得聯想在疫情期間做了很好的平衡,減少了很多風險。比如疫情初期中國工廠停工的時候,聯想在巴西、印度、墨西哥等地的生產廠滿足了全球市場的需求。疫情全球蔓延后,聯想在中國的工廠又加快生產,來滿足全球的需求。
“我們以企業的實踐證明了全球化是不可逆轉的,大家在你中有我、我中有我中促進了全球的經濟。”喬健說。
國內國際雙循環提升競爭力
在合作中穩定供應鏈的同時,中國還需要持續提升自身供應鏈產業鏈的競爭力。
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其中一項內容,就是研究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
會議指出,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要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和產業鏈提升工程,鞏固傳統產業優勢,強化優勢產業領先地位,抓緊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要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加強科技創新和技術攻關,強化關鍵環節、關鍵領域、關鍵產品保障能力。
王新奎說,過去20年,全球供應鏈大量布局在中國,使得中國成為全球供應鏈中非常重要的環節。但接下來,中國會有一個很長的轉型階段,一方面是原來低端的供應鏈分工會逐步轉移出去,另一方面則是要實現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升級。
“在這個較長的過程中,如何建立一種新的、和全球供應鏈有機聯系的制度安排,是當務之急。”王新奎說。
所謂的制度性安排,王新奎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就是一定要采取很有效的措施,保持企業和全球供應鏈的渠道暢通。“比如化工、汽車、計算機、電子等,不可能脫離全球供應鏈自力更生,對于這些全球創新行業,全球供應鏈的渠道要保持暢通。”
除了通過生產布局來保持與全球供應鏈的渠道暢通,王新奎說,還可以通過貿易來實現,比如進博會就是很重要的路徑和平臺。
王炳南表示,第三屆進博會將于11月5日至10日舉辦,為共同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作出貢獻。“歡迎各國企業共同參與,共享14億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規模市場。”
王新奎說,過去因為中國國內市場不夠強大,所以更多依靠國際大循環來發展經濟,但過度依賴國際大循環也是存在問題的。隨著中國國內市場的崛起,消費能力的崛起,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培育新形勢下我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是非常精準的戰略布局。
確保供應鏈穩定的下一步
目前,中國的工業、經濟正在快速復蘇。
一個可以觀察的指標,是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 (PMI),5月為50.6%,連續三個月處于擴張區間。另一個可以觀察的指標是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雖然1~4月份我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4.9%,但4月份實現了同比實際增長3.9%。
“5月份的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我預計可能還會(更)好一些。”何亞瓊說。
為確保供應鏈的穩定,何亞瓊表示,工信部向7個省派駐30多名聯絡員,抓重大項目、抓龍頭企業,帶動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實現“一條龍”復工復產。聚焦重點產業鏈,實時跟蹤調度130余家龍頭企業,帶動上下游60余萬家中小企業恢復生產。
下一步,何亞瓊表示,工信部將繼續加大工作力度,保證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從眼前看,打通斷點堵點難點,加強國內外合作。”聚焦重點產業鏈,推動龍頭企業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中小企業的協同復產達產擴產,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組織召開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等重點行業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暢通研討會,暢通物流、人流、資金流、信息流,保障產業鏈供應鏈正常運轉。
另外,就是要從供給層面看,要進一步加大開放力度釋放更多活力,進一步降低企業融資成本、電力成本、物流成本和租金成本,加大力度清理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
從需求層面看,要通過消費暢通生產,比如加快落實促進汽車消費的政策措施,鼓勵互聯網平臺帶動外向型企業出口轉內銷;加快推進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鼓勵各地開通4K超高清頻道、增加節目源,積極拓展線上線下新應用,激發潛在消費活力,帶動產業鏈供應鏈加快運轉。
基于全球產業鏈數字化的趨勢,中國也正在積極布局新基建,以建立數字經濟產業鏈的集群優勢。“中國將在2020年形成1.2萬億元的新基建投資規模,投入在5G、大數據、云計算等領域。”何亞瓊說。(胥會云)
下一篇:中概股蔚來汽車大漲16%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