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劉蘇雅 王海欣
中國航空工業歷史博物館近日在密云區開館,并向社會免費開放。該館是目前唯一一座完整反映我國航空工業百年發展歷程的主題展館,共展出展品1400余件,10架軍民用飛機實物和全尺寸仿真模型也在館外配套展出。4月22日是該館開館后迎來的首個周末,觀眾中,父母帶著孩子來看“大飛機”是最常見的“組合”。
剛走進大院,第一個迎接游客的展品便是“明星”機型殲-20模型,隨后,殲-16、殲-10C、直-20等機型整齊地一字排開。走進館內,C919、運-20等飛機模型飛在頭頂,為滿足新一代戰斗機需求而改進研制的“太行”發動機等多型號航空發動機都能近距離觀賞。
“來看,這里像不像你昨天拼的那個齒輪結構,但這臺比你做的可要復雜多了。”一位父親在活塞5航空發動機前,為5歲的兒子講解著其中的科學原理。父母帶著孩子參觀的組合成為“標配”,今天,陳女士一家三口早早地就等在館外,“孩子對航空特別感興趣,這里能讓他看到好多實物展品,肯定不能錯過?!?/p>
聲光電等展示手段也在展覽中得到了充分運用。觀眾能在展廳聽到我國首臺航空發動機“愛姆”-11運行時發出的“心跳”聲,我國航空工業工作者在山洞中制造先進噴氣式飛機的場景也得到了模擬還原。
作為航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航空科普教育基地,該館由航空工業、中國航發、中國商飛三家集團聯合籌建,館內展陳面積近2400平方米,主體展示內容分為“萌芽、探索”“創建、成長”“改革、崛起”“強國、騰飛”四個部分。標志著新中國航空工業創建的“出生證”——《關于航空工業建設的決定》、殲-8總師顧誦芬的工作筆記、1950-2020飛機圖譜等1400余件展品得到展示,立體呈現了我國航空工業發展歷程中具有全局性和代表性的重大事件、重要產品、重要活動、典型人物。
目前,該館已開放了線上預約通道,觀眾需提前預約并在預約時間段到館參觀,如錯過預約時間段將謝絕入館。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