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一季度的GDP出來了,廣州才一點幾,在4個一線城市中墊底。廣州作為沿海城市的一個代表,未來和內陸城市的差距會縮小。沿海城市發展是近四十年,全球化的產物。眼看世界逐漸分裂成中俄對歐美,經濟潛力逐漸轉向內需,未來逐漸靠全國統一大市場。
這樣,沿海城市的競爭優勢會被削弱,內陸樞紐城市的優勢會增強。二十年前,廣州和西安的差距并不是很大,五十年前廣東更是和陜西沒法比。未來可能會回歸。盡管如此,如果擇一城而終老的話,廣州依然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所以說這些年,唱衰廣州的聲音經久不息。廣州最受詬病的是它的創新活力,獨角獸企業是一座城市創新活力的重要參考,獨角獸企業是指成立于2000年之后,價值在10億美元以上,而且還沒有上市的民營企業。廣州的獨角獸企業無論在基數上還是增量上都與上海、深圳存在非常大的差距,比如2021年,廣州僅新增2家獨角獸企業,一共加起來才12家。
在全球城市GDP排名中,廣州也是平平淡淡。在過去的兩年都維持在第15位,特別是2022年廣州給重慶超過了。但廣州以一貫的平實態度堅守著自己該有的位置。廣州人得低調是刻在基因里的,以致有人拿它來跟其他城市做比較。有一句話傳得很廣:一群廣州人在一起,很難知道誰有錢,一群上海人在一起,很難知道誰沒錢。
當然,廣州之所以能連續繁榮超過一千年,更多靠的是良好的契約精神,靠的是務實、開放、敢闖的廣府文化。比如,誰都知道騰訊在深圳,但不是很多人知道騰訊的微信在廣州,廣州也不會刻意拿出來說。當時,騰訊的三個產品項目團隊在同時做微信,最后張小龍的廣州團隊比其他項目團隊提早一個月做出來,騰訊就將所有的資源投給了張小龍的團隊,全力做起來。其他的團隊就差一點點,能在殘酷的淘汰中生存下來,跟這座城市的文化是離不開的。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