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挑溝村3500萬元、紅泥崖村2000萬元……在5月8日舉行的山東日照市五蓮縣GEP核算成果發布會暨“生態活力貸”整村授信儀式上,五蓮農商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秦海松依次與首批13個試點村的黨支部書記簽約。結合3.88億元的GEP核算成果,此次共整村授信1.5億元,這是五蓮作為山東省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縣的又一有力探索。
作為山東省第一批省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和首批省級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之一,五蓮縣大力實施“生態強縣”戰略,聚力建設“兩山”理論實踐創新新高地,將“生態文明建設”作為重點突破行動之一,積極開展縣鄉村三級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核算,依托國企搭建“兩山”生態價值轉化實體化平臺,集中收儲和規模開發生態資源,創新綠色生態金融產品,推動“雙碳”目標戰略下生態資源從“無價”到“有價”、實現生態產品價值。
據了解,此次五蓮縣GEP核算工作,依據《生態產品總值核算規范(試行)》《山東省生態產品總值(GEP)核算技術規范 陸地生態系統(試行)》,根據五蓮縣生態系統特征、結構特點,從物質產品供給、生態調節服務和生態文化服務3大類15項功能指標,具體核算五蓮縣生態系統生產總值。核算結果顯示,五蓮縣年度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為292.96億元,走出了一條“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山區綠色發展新路子。
“從構成來看,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優質的生態旅游資源帶來的生態調節服務價值和生態文化服務價值,是五蓮縣GEP的主要組成部分,占比分別為46.50%和31.89%。從與GDP的對比來看,五蓮縣GEP是GDP的1.38倍,說明五蓮縣生態要素轉變為生產要素、生態財富轉變為物質財富具有很大的潛力。”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總工程師、首席科學家武雪芳充分肯定了五蓮“兩山”理論踐行工作。
五蓮縣境內森林覆蓋率達31.45%,是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全國生態示范縣、全國綠化模范縣。(經濟日報記者 王金虎 通訊員 范為永)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