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廣東人吃得健康嗎?廣東三大菜系居民膳食結構各有何特點?5月15日-21日為第九屆全民營養周,主題為“合理膳食,食養是良醫”。5月14日,由廣東省國民營養健康指導委員會指導,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廣東省教育廳主辦的2023年廣東省全民營養周暨“5·20”中國學生營養日主題宣傳活動啟動儀式在廣州舉辦。70余位來自各高校、科研院所、醫療衛生機構的營養專家到場提供義診咨詢、體質分析、食養指導等,為市民開出個性化營養處方。
記者現場采訪獲悉,一份連續三年進行的專業調查顯示,廣東居民的膳食結構仍存在不合理之處,營養專家對廣東三大菜系居民發出不同健康提示。
廣東整體飲食習慣偏淡 專家喊話:多吃雜糧飯
廣東省公共衛生研究院副院長彭接文介紹,該院組織的“廣東省居民食物消費量調查”,通過連續2天的24小時膳食回顧調查法,連續三年收集了廣東三大菜系地區居民食物消費狀況,統計分析出廣東省及三大菜系地區居民每日消費的各類食物量。
彭接文表示,對照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2022)整體上看,除了客家菜系地區菜譜偏咸,廣東居民整體飲食習慣較清淡,但膳食結構仍存在不合理之處。首先,主糧的攝入雖充足,但其中的全谷物、雜豆以及薯類攝入不足,多樣性還有待提升。建議可將雜糧混在大米飯中一起煮,或用紅薯、紫薯代替部分精白米飯作為主食。此外,還存在蔬菜、水果攝入不足,奶及奶制品、大豆及堅果類攝入不足,而動物性食物則攝入過多的問題。
廣東省營養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中山大學營養學系教授朱惠蓮提醒:“健康的生活習慣是終身的,而不是今天吃很多這種食物,明天又選擇另一種。廣東菜整體比較清淡,但我們日常飲食中也要注意油和鹽的攝入。”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