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債牛”鏖戰正酣,債券私募投資“攻不忘守”
近期A股市場起伏不定,債券市場卻持續迎來“火熱盛夏”行情。在債券市場整體收益率出現大幅下行的同時,全市場信用利差也在持續壓縮。在當下“債牛”暗戰正酣之際,債券私募機構對于短中期債市的投資心態卻相對糾結。一方面,受訪私募對于債市中期走向預期積極;另一方面,在具體策略應對和組合、久期等方面的構建上,“攻不忘守”的投資思路成為多家債券私募的策略“主流”。從多家受訪債券私募對于債市的中期研判來看,各方對于市場的預期仍保持積極,對于債市的中期走向普遍抱有“正面研判”。但在目前的最新策略應對上,卻難言全面積極。產業債中行業的選擇、個券信用等級、組合久期等因素,仍然是各方的重要考量。 從機構博弈角度來看,據招商證券監測統計,僅在4月當月,公募基金、理財、保險等資金合計凈買入信用債規模達3300億元左右。其中,公募基金買入1年期以上信用債的力度明顯加大,理財資金的發力,則更多集中在到期期限在1年內的短債。
(中國證券報,2023-05-24)
七成私募基金,近3年正收益
根據私募排排網統計,2020年以來成立,截至2023年5月有業績更新的私募基金產品共1094只,近3年平均收益為38.07%。其中,取得正收益的有843只,占比為77.06%。 分規模來看,3年期規模在50億以上的榜單中,前十名收益均超90%,主觀股票多頭產品為主;3年期規模在10億-50億的榜單中,前十名收益均超150%,主觀股票多頭占據六席;3年期規模在0-10億的榜單中,前十名收益均超180%,主觀股票多頭占比下降。在50億以上的大規模私募公司旗下產品前十名中,近3年收益均超過了95%。從策略來看,既有主觀頭多產品,也有量化多頭、量化CTA等產品。獲得近3年收益冠軍的是聚鳴投資旗下“聚鳴章玉價值成長”,收益達264.32%。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