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2022年6月27日,河南嘉晨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嘉晨智能)科創板IPO申請獲受理。今年1月19日,嘉晨智能對一輪問詢做出回復。
最新狀態顯示,3月31日,因嘉晨智能發行上市申請文件中記載的財務資料已過有效期,需要補充提交被上交所中止發行上市審核。此次IPO,嘉晨智能聘請的保薦機構為國元證券(行情000728,診股)。
與一同行商號雷同
嘉晨智能成立于2009年3月4日,其前身系鄭州嘉晨電器有限公司,主營業務為車輛智能驅動控制系統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嘉晨智能的車輛智能驅動控制系統包括電機驅動控制系統、整車控制系統和智能網聯三大子系統,目前主要應用于新能源工業車輛。其中電機驅動控制系統主要由電控總成和電機組成,堪稱新能源車輛的“心臟”;整車控制系統包括整車控制器、智能儀表、安全監控管理控制器、車載電腦、手柄控制器、手持診斷器等產品;智能網聯系統主要由智能終端、傳感器和云平臺三部分組成。
企查查顯示,嘉晨智能曾與機科發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存在買賣合同糾紛,經過兩輪民事審理終收鑼罷鼓。后嘉晨智能因未按時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被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強制執行,執行標的946,982.00元。
(截圖來自企查查)
此外,通過嘉晨智能官網所披露的發展歷程相關內容可以看出,“嘉晨”一直是嘉晨智能所使用的商號,但需要注意的是,嘉晨智能疑與一同行存在商號雷同的情況。
企信網顯示,武漢嘉晨汽車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嘉晨汽車)成立于2015年11月30日,主營汽車控制器、電控系統、電磁閥、傳感器、電子產品的研發、制造、批發零售及技術服務;貨物及技術的進出口業務(不含國家禁止和限制進出口的貨物和技術)。
此外這位同行的官方微信公眾號介紹,嘉晨汽車是一家對新能源電動車輛控制系統進行研究開發的專業化制造企業,以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電控技術為基礎,以快速為客戶提供個性化的解決方案為主要經營模式。目前已成立武漢、海寧、昆山三家分公司。
武漢經開區官方微信公眾號曾多次報道這位同行嘉晨汽車。2022年1月18日,《跑好開局“第一棒” 武漢經開區23個項目集中開工》介紹嘉晨汽車將建設新能源汽車智能高壓控制安全系統生產基地和研發中心項目,建成后可年產200萬套新能源汽車關鍵核心零部件。
無獨有偶,該公眾號2022年10月1日發布的另一篇文章《“瞪羚”企業武漢嘉晨:讓動力電池的“后盾”更安全智能》所配插圖中嘉晨字樣也格外醒目。文章還指出,嘉晨汽車獲得65項專利授權,自主研發國內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高壓安全系統,連續三年細分市場占有率獨立第三方全國第一,成為中國車谷的“瞪羚”。企查查顯示,武漢嘉晨目前已配套北汽、吉利等整車客戶及萬向等整車高壓配電及動力電池配電領域。
商號雷同會使得客戶產生迷惑、混淆,從上述內容中不難看出這位商號雷同的同行武漢嘉晨還頗具實力,嘉晨智能或應對此予以重視。
招股書信披有出入
一輪問詢中,嘉晨智能被要求按照《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內容與格式準則第41號科創板公司招股說明書》等相關規定的要求,修改完善招股書。修改完善的內容包括重新梳理重大事項提示,提高提示的重大性、針對性、刪除“相關責任主體的承諾事項”;實際控制人完整簡歷及專業背景、研發人員學歷構成及占比等。
招股書披露,嘉晨智能董事、電驅研發總監劉毅曾于2010年8月至2012年6月擔任常州黃海麥科卡電動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黃海麥科卡)電驅動開發經理。然而,企信網顯示黃海麥科卡成立于2011年4月8日,較劉毅入職時間晚了約8個月。
此次IPO嘉晨智能擬投入2.75億元募集資金用于新能源車輛智能驅動控制系統生產基地建設項目(以下簡稱:生產基地建設項目)。招股書披露,生產基地建設項目的項目備案編號為2018-410151-36-03-034309,環評批號為鄭港環告表[2022]5號。項目建設期為3年,將主要完成工程設計、廠房裝修、設備購置及安裝調試、人員招聘及培訓、試運行與驗收,其中土建工程建設周期為2年。
河南省投資項目在線審批平臺顯示,前述項目備案編號和環評批號對應的項目名稱為嘉晨新能源智能控制產業基地(以下簡稱:智控產業基地項目)。環評報告表顯示,智控產業基地項目總投資6.25億元,施工工期為7個月,主體工程為為生產廠房及預留生產廠房的建設。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