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中新經緯6月15日電 題:貨幣政策將保持適當充裕性,MLF、LPR利率等有繼續調降空間
作者 田軒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
田軒
2023年5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282.05萬億元,同比增長11.6%,增速比上月末低了0.8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高0.5個百分點。M2同比放緩主要來源于三個方面原因,一是去年高基數效應影響;二是從結構上來看,非金融企業存款減少1393億元,是導致M2增速放緩最直接原因;三是從深層次分析,當前經濟內需不足,消費及投資活動放緩,導致貨幣派生效應減弱。
2023年5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361.42萬億元,同比增長9.5%,人民幣貸款新增1.22萬億元,同比增長1%。信貸、M2以及社融同比增速全面回落,從結構上來看,新增信貸受地產、城投等融資下滑拖累,同時債券融資下滑,雖然CPI同比上漲0.2%,經濟處于溫和復蘇區間,但是從PMI指數來看,中國制造業PMI指數連續三個月下降,表明經濟復蘇尚不穩固,深層次原因在于國內需求復蘇仍不及預期,經濟活力偏弱。
當前經濟動能放緩,信用風險增強,通過降低利率可更多地降低處于困境中企業的融資成本,提高市場主體經濟活力,同時穩定銀行風險。2023年穩增長壓力依然較大,促進市場需求復蘇成為關鍵,后續貨幣政策將保持適當充裕性,MLF、LPR利率等將有繼續調降空間,同時將更加強調精準性,圍繞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進行定向支持,而財政政策將加力提效,專項債、貼息、優化赤字組合等財政工具將進一步發力。
全球央行加息周期接近尾聲,預計美聯儲12月議息會議后或將開啟降息周期。中國此時進行降息是要加強逆周期調節,促進經濟穩增長和金融穩定,同時也將引領新一輪全球降息周期。近期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跌破7,但是降息周期下,美元強勢地位難以持續,本質上人民幣匯率的強勢與否還是取決于降息是否能夠改善國內經濟復蘇基本面。預計利率的下行將提振市場信心,穩步推動經濟復蘇,進而為人民幣提供支撐。(中新經緯APP)
本文由中新經緯研究院選編,因選編產生的作品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選編內容涉及的觀點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責任編輯:任小玲
【編輯:郭晉嘉】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