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記者 于娜 北京報道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在新舊行業標準切換"沖擊"下,中藥配方顆粒龍頭紅日藥業也遇到麻煩。
近日,紅日藥業發布公告稱,持有公司股份約3.07億股(占公司總股本比例約為10.24%)的股東姚小青計劃自本次減持計劃披露之日起十五個交易日后的六個月以內,連續90天內以集中競價方式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3000萬股(即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1%)。
對于擬減持的原因,公司稱是個人財務安排。但業界有說法認為其與紅日藥業核心業務中藥配方顆粒營收出現下滑不無關系。
財報數據顯示,2022年,紅日藥業的中藥配方顆粒及飲片營收同比去年下降了20.66%,導致紅日藥業自2019年以來首次出現營收凈利潤雙降。
不過,紅日藥業證券部工作人員向《華夏時報》記者否認了上述說法,她強調擬減持是姚小青個人財務安排,關于公司中藥配方顆粒業務情況將在半年報中披露。
股東接連減持
紅日藥業成立于1996年,姚小青公是司創始人兼董事長。2009年10月,紅日藥業登陸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截至6月12日,姚小青持有紅日藥業股份 307,477,728 股,占公司總股本比例 10.2351%。
目前紅日藥業的業務可以大致分為中藥配方顆粒、成品藥、醫療器械、原輔料、醫療健康服務和藥械智慧供應鏈等,其中中藥配方顆粒產品對應的品牌是"康仁堂"。
血必凈注射液是紅日藥業的明星產品和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產品,血必凈可有效降低重癥肺炎病死率8.8%的相關論文在國際頂級期刊《重癥醫學》發表。新冠肺炎救治中,血必凈因明確的臨床療效,入選中醫藥抗疫"三藥三方"以及多版新冠肺炎診療方案。
對于姚小青此次擬減持,紅日藥業公告稱,姚小青不是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本次減持計劃實施不會導致公司控制權發生變更,不會對公司的治理結構及持續性經營產生重大影響。
不過,去年以來,紅日藥業股東出現接連主動或被動減持引發關注。《華夏時報》記者注意到,姚小青此次擬減持據上次減持完成還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據紅日藥業5月23日公告,姚小青于2022年11月30日至2023年5月22日期間以集中競價、大宗交易方式減持合計數量達到36,137,374股(占本公司總股本比例1.2029%)。
另外,6月2日,紅日藥業發布公告稱,直接持有公司股份2.04億股(占公司總股本比例6.8%)的股東大通集團,因合同糾紛案件,大通集團持有的公司股份6407.95萬股無限售流通股被天津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裁定,在符合相關減持規定前提下,通過行使大宗交易和集合競價形式賣出以償還債務,占公司總股本比例2.13%。
大通集團所持紅日藥業股份還被輪候凍結。6月16日,紅日藥業公告稱,因合同糾紛,大通集團持有的公司7565萬股被輪候凍結,占公司總股本比例2.5182%。
截至上述公告日,大通集團所持紅日藥業股份累計被凍結20,445.0824萬股,占其所持股份比例100%,占公司總股本比例為6.8056%。紅日藥業稱,大通集團不屬于公司控股股東或實際控制人,其所持公司股份被司法凍結不會導致公司控制權發生變更,亦不會對公司持續經營產生不利影響。
營收凈利雙降
在中藥配方顆粒領域,紅日藥業的實力十分突出。2001年,中藥配方顆粒開始正式試點,北京康仁堂藥業(已被紅日藥業收購)成功躋身6家試點企業之一。紅日藥業官網介紹,中藥配方顆粒板塊緊緊圍繞康仁堂"全成分®"中藥配方顆粒產品線,建有北京、天津、河北、河南等8個智能制造生產基地。全資子公司康仁堂擁有中藥配方顆粒產品超過600種,基本涵蓋了中醫臨床使用頻率最高的所有品種。
年報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1,紅日藥業實現業績連續增長,三年中分別實現營收50.03億元、64.88億元、76.71億元;同期分別實現凈利潤4.03億元、5.73億元、6.87億元。
近幾年,隨著試點企業數量不斷增加,為加強中藥配方顆粒的管理,規范中藥配方顆粒的量控制與標準研究,2021年4月,國家藥監局頒布第一批中藥配方顆粒的國家藥品標準。同年11月開始,中藥配方顆粒結束20多年的試點工作,正式實施備案制,意味著中藥配方顆粒不能再按企業標準生產和銷售,不具有國家藥品標準或省級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制定標準的中藥配方顆粒不得上市銷售。
配方顆粒新舊標準切換也帶來了"陣痛",紅日藥業2022年的中藥配方顆粒及飲片營收應聲而落。其中,2022年,紅日藥業的中藥配方顆粒及飲片實現營收33.598億元,占比50.52%,較上年同期的42.348億元同比下降了20.66%。只有成品藥業務實現營收13.61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8.2%。
紅日藥業在年報中表示,配方顆粒行業新政正式實施,行業處于新舊標準轉換階段,國家標準及省級標準正在逐步落地,醫療終端也因各生產單位在新舊標準轉換階段尚未實現全品種供應導致短期組方受限,需花費一定時間消化新標準頒布前的企業標準的產品儲備,再疊加宏觀環境影響給配方顆粒業務帶來一定的壓力。
受第一主業營收下滑影響,2022年,紅日藥業實現營業收入66.5億元,同比下降13.3%;實現凈利潤6.24億元,同比下降9.19%。自從2019年以來,紅日藥業首次出現營收凈利潤雙降。
而且上述影響延續到了2023年,第一季度紅日藥業營收和凈利潤仍處于下滑,其中營收實現16.59億元,同比下降4.23%;實現凈利潤1.76億元,同比下降26.35%,主要系中藥配方顆粒及飲片業務業績波動影響。
不過,國內中藥配方顆粒市場仍是看好。對標日韓60%的替代率,國內中藥配方顆粒的滲透率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預計到2030年,配方顆粒市場規模將達1000億元。并且相較于傳統中藥飲片30%以下的毛利率,配方顆粒的毛利率可以達到60%—75%。藥企對于配方顆粒的投資熱情仍在高漲,配方顆粒的工業化生產是必然趨勢。
"新國標的實施無疑對中藥配方顆粒的質量控制、生產工藝、成本管控、原材料追溯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醫藥產業戰略顧問周樹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在行業享受了政策紅利后,疊加政策調整和體量限制,配方顆粒行業的短期會進入一個慢增長期。
(編輯:周彤)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