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7月28日,2023上海專精特新創新發展大會暨“三賦”全國行上海站啟動議式與“益企融通”創新需求發布對接活動在上海楊浦舉行。上海市經信委副主任戎之勤在為會議致辭時表示,上海自2010年起在全國范圍內率先開展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工作,目前上海市級專精特新企業數量已達8288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近700家。結合高質量發展要求,戎之勤就進一步促進上海專精特新企業創新發展提出如下建議:
一是著眼未來發展,共同繪就現代產業體系新藍圖。上海作為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不斷深化“五個中心”建設、持續增強“四大功能”,主動探索主攻方向,尋求質的突破和能級的躍升。目前,上海正在加快建設“2+(3+6)+(4+5)”現代化產業體系。上海市專精特新企業中,近70%的企業布局在“3+6”產業;一批數字經濟、新能源、生物技術等特色產業集群的產業特色日益鮮明。
“上海正在瞄準數字經濟、綠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終端四大新賽道,以及未來健康、未來智能、未來能源、未來空間和未來材料五大未來產業,打造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集聚高質量發展的產業優勢,這些都離不開廣大專精特新企業的主力軍作用。”戎之勤說。
二是厚植科創沃土,努力構筑專精特新發展新優勢。創新是中小企業發展的動力之源、是最持久的核心競爭力。截至2022年底,上海有353家專精特新企業建立技術中心,574家企業開展市級專利工作試點;309家企業建有院士專家工作站,占上海全市建站數量48.3%。上海科創板上市企業79家,總市值約1.5萬億元,融資額約1956億元,其中絕大多數企業都是專精特新企業。為進一步激發企業創新活力和發展動力,今年5月,上海市服務企業聯席會議辦公室牽頭制訂《上海市助力中小微企業穩增長調結構強能力若干措施》,從支持企業創新發展、助力企業數字化轉型、營造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生態等六個方面,助力中小企業提質增效。
三是拓寬要素渠道,持續營造企業創新融通新生態。中小企業創新發展,需要全面打通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數據鏈、資金鏈、服務鏈和人才鏈,實現社會資源的廣泛融通。上海多年來為中小企業搭建合作交流平臺,加速科技成果向中小微企業轉化和集聚。常年開展企業質量提升行動,累計培訓專精特新企業首席質量官2000余人次;開展中小企業產學研賦能行動,每年發布復旦大學、同濟大學等科技成果百余項;開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行動,聯合阿里、騰訊、京東、用友等打造企業專屬數字化服務;開展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對接,累計發布大企業創新需求近500項。
據悉,該活動由中國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上海市楊浦區政府指導,上海市中小企業發展服務中心、上海市楊浦區商務委員會、上海國創科技產業創新發展中心共同主辦。
(文章來源:上海證券報·中國證券網)
下一篇:最后一頁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