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記者手記】?
光明日報記者 馮家照 高建進
7月13日,在福建寧德崳山島上,朝陽從海邊緩緩升起。海邊的天空漸漸染上了一層淡淡的橙紅色,微風拂過,海面上波光粼粼,仿佛萬千金粉在水面舞動。遠處的海鳥在晨光中盤旋,歡快地啼叫。
福建寧德正如這一輪朝陽一般充滿生機。從擺脫貧困到閩東特色鄉村振興,從多抱幾個“金娃娃”到形成四大支柱產業,從“四下基層”到城鄉全面協調發展,靠著“弱鳥先飛”和“滴水穿石”的精神,靠著務實創新與全面創新,位于閩東地區的寧德,獲得了新生,實現了從中國東南沿海“黃金斷裂帶”到“創新之城”的華麗轉身。
創新,貴在一個“實”字。“實”就是“實事求是”,就是下基層、到實地、查實情、干實事。在寧德福鼎市崳山島島內一側的東角村,有一個“清華大學鄉村振興工作站”。2018年5月,福鼎市與清華大學在這里共建工作站,雙方圍繞產業發展、人才培養、人居環境探索“共建共享、共創共贏”。每年寒暑假,清華大學學生都會來到這里參與鄉村規劃、文創設計、旅游開發活動。清華大學鄉村振興工作站福鼎站站長周宏宇告訴記者,下基層干實事,讓鄉村振興有了人才支撐,讓創新發展有了智力保障;同時,讓清華學子們收獲了實干的本領,收獲了創新的喜悅。從他們身上,人們看到了“四下基層”優良傳統在新時代的傳承與發揚。
創新,重在一個“新”字。“新”就是出新招、開新局、譜新篇。在上汽寧德基地,自動化工藝裝備與工業物聯網、工業大數據及人工智能技術深度融合的場景讓記者印象深刻。作為智能化工廠,這里重點發展新能源汽車整車及配套產業鏈項目,擁有著亞洲最大的總裝車間,在這里1小時可以生產63臺新能源汽車。據統計,2022年,福建省新能源汽車產量9.4萬輛,同比增長45.3%;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16萬輛,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達25.9%。這些,都是創新帶來的豐碩成果,是創新贏得的嶄新面貌。
務實創新與全面創新,造就了新時代的寧德英姿。位于寧德福安市下白石鎮西南部的鱸門港區的寧海村,五顏六色的漁家小屋,藍黃相間的現代漁排,盡顯海上養殖綜合整治的成果。漁排、小屋、大海的景色交相輝映,繪就了一幅“海上田園畫”。曾經這個交通閉塞、土地貧瘠的小漁村,如今已經華麗蝶變。這個小漁村的今昔,也是整個閩東大地的真實寫照。
抓住創新不放松,打造新的經濟增長極,寧德今天的發展成就,有著它內在的邏輯。“四下基層”不動搖,實事求是強作風,寧德今天的“逆襲”故事,給人以深刻的啟迪。
《光明日報》(2023年07月31日?05版)
下一篇:最后一頁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