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農歷六月十九日,是渭南合陽新池鎮張家莊村的傳統古會,可追溯至上千年前。傳說在這天,村中曾“六月飛雪”,故興建“后土祠”,祈愿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古會”由此而來,漸漸發展成富有特色的鄉村文化盛會,也是走親訪友、鄉村娛樂、商貿交流的地方傳統節日。
在張家莊村,一場別開生面的文化盛宴正在醞釀,這場盛宴即將以“六·十九”古文化藝術節的形式,展現出村莊濃郁的文化內涵與當下農村的生機活力。這個節日不僅匯集了村莊內外的人們,更是通過展示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活動,倡導向善之力,凝聚治理之志,將古老與現代緊密融合,賦予這個傳統節日新的時代內涵。
傳統古會“鬧”新村
(相關資料圖)
“六·十九”古文化藝術節,以“同樂·精彩·平安”為主旨,是村莊對傳統古會的全新演繹。“村級搭臺、群眾唱戲”一系列綜合性的文藝演出是最耀眼的一道風景線。為期三天的文藝戲曲節目《香山還愿》、《老兩口學毛選》等,這些文藝戲曲作品不僅承載著歷史的記憶,更是為當代社會傳遞著價值觀。通過唱響這些充滿正能量的劇目,村莊致力于弘揚向善之力,將以其深刻的社會寓意,喚起人們對向善向善的熱切期盼,點燃起正氣善行的火花。
弘揚向善“促”治理
這場盛會不僅是文化的交流,更是向善之力的傳遞。通過傳統戲曲,傳揚善行價值,激勵更多人投身于積極向上的事業。高臺教化的理念得以廣泛傳播,塑造了社會共識,為治理工作奠定了道德基礎。同時,道德模范表彰更是用現代文明的形式,展現了村莊在各領域的先進代表,為社會塑造了更多標桿。
傳承創新“美”家園
“六·十九”古文化藝術節不僅是傳統的傳承,更是創新的延續。鑼鼓隊、秧歌隊、自樂班等活動不僅增添了歡聲笑語,更拉近了村莊與居民的距離。而風味小吃、商品交流等活動,則為文化盛宴融入現代生活提供了更多可能。
張家莊村“六·十九”古文化藝術節,將傳統古會的魅力煥發出新的光彩,將現代文明的精神融入每個細節。村支部書記雷建新說:如今逛古會,品美食、看大戲、表彰道德模范,讓我們以古會活動為契機,把鑼鼓敲起來,大戲唱起來!把精神提起來,使面貌新起來!
張家莊村“六·十九”古文化藝術節,將傳統古會的魅力煥發出新的光彩,將現代文明的精神融入每個細節。這場盛宴不僅喚醒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激勵著社會各界傳遞善行,傳承正能量。
近年來,新池鎮以基層文明建設為主線,積極推進社會風尚培育,大力推動文化惠民工作。借助“我們的節日”和“我們的活動”等平臺,組織舉辦多項文化藝術活動,為創建省級文明鎮提供有力支撐。
翟孟臣張夢瑩 全媒體記者 馮玉龍
上一篇:商品期貨收盤能源領漲,液化石油氣漲停,澳洲天然氣項目可能發生罷工
下一篇:最后一頁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