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十幾年時間,每過一個階段,社會上都會關于民營經濟發展的出現一些爭論,為了提高民營企業家的信心,為了穩定經濟的發展,總會看到有些部門出臺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一些政策和主張,其實在我看來要根本上解決民營經濟發展的困境,需要在理論方面有新的突破,這一節我們來10問剩余價值理論。
在100多年前,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揭示了勞動者創造剩余價值的秘密,剩余價值理論也成為了無產階級革命的思想武器,這100多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經濟的發展,一些新的社會現象和經濟挑戰不斷擺在人類面前,為了應對這些問題和挑戰,我們也看到了新的一些比較卓越的經濟學思想、經濟學理論也不斷誕生,這實際上是符合整個社會發展的規律的。
在我看來,今天剩余價值理論是今天企業家心中的其中一個重要的壓力,也是整個社會提出對企業家對資本家質疑的其中一個重要的理論依據,我們有必要站在中國今天經濟的現實,對100多年前所產生的剩余價值理論再做一些思考和討論,今天我們做10個方面的這些討論,至少提出我的問題,我也希望對于剩余價值理論有研究的老師和朋友來一塊回答這些問題,一塊參與討論。
【資料圖】
首先,我們知道剩余價值理論當時的典型分析方法是以當時的工業革命的英國作為選擇的典型的分析對象,另外在具體的研究方法上是從具體到抽象,通過對企業這些實體的研究,通過大量的調查研究,最后來抽象到剩余價值理論的概念上。
問題來了,第一個就是在當初剩余價值理論產生的時候,企業有沒有繳納稅收的義務?這是一個企業發展的不同的環境。
第二個就是當初在剩余價值理論產生的時候,企業有沒有給員工繳納各種社會保險的義務?大家注意這個義務是從法律意義上來說都是逃不掉的,是必須要這么去做的,這是第二個。
第三個就是在當初剩余價值理論產生的時候,所有這些公司有沒有成熟的公開的股票市場?整個全社會的人是不是可以自由的來買賣這些股票?我想這是那三個大的社會制度的環境。
再接著我們從微觀的研究方法方面也有另外的三個問題,我們知道其實調查研究方法不同,可能得出的結論會是完全不同的。
第四個問題,在具體的研究方法的時候,當時在發現剩余價值理論所選擇的這些調研的企業樣本的時候,有沒有包括各種原因瀕臨破產倒閉的一些企業也包括那些初創的這些企業?也就是說如果在剩余價值理論研究的是只關注那些能賺錢的有利潤的企業,而忽視了其他企業,可能得出的結論不能夠涵蓋所有的企業,這是第四個問題。
第五個問題就是當初在剩余價值理論所選擇的這些企業樣本做研究的時候,有沒有包含企業的完整的生命周期?也就是我們在研究的時候,如果只關注了企業賺錢的這一個階段,而沒有把企業的新生、成長、成熟到最后衰退完整的企業生命周期包含在里邊,也不可以把這個結論完全的放到整個企業的運營、整個資本的運營涵蓋所有的階段,可能也是有偏頗的。
第六個問題是當初在做剩余價值理論樣本研究的時候,有沒有把整個資本家的全壽命周期也包含在里邊?簡單說,到底資本家來賺取剩余價值的時候,最初它的資本是從哪來的?最后賺完錢之后這些錢又到哪去了?在我看來,如果沒有包含資本家比較完整的生命周期,是難以得出來對資本家的一個完整的蓋棺定論評價的。
這是從研究方法方面大約也有3個方面的問題,剛才已經6個問題了,我接著再來看結合當下中國的現實情況,如果按照當初的剩余價值理論的話,你會發現資本家是剝削工人的剩余價值的,如果勞動力不到工廠企業去勞動,而選擇了小農經濟的方式自我雇傭方式的話就不被剝削了,是不是這些勞動者就可以賺的更多?我想這是第七個問題。
第八個問題,如果全社會的勞動力為了都不被剝削,而都采取了作坊式的自我雇傭的方式,社會化大生產就無法來組織起來,科技的創新也基本上無從談起,或者說發展的會非常之慢,這就會發現剩余價值理論是它隱含的鼓勵的不是一種更加先進的生產力,而是說一種偏向于自我雇傭的自我作坊式的相對落后的生產力,我想這是可能我們需要來討論的第八個問題。
第九個問題就是現代經濟學普遍的認為資本是中性的,是和勞動力一樣,是基本的生產的要素,除了勞動力除了資本之外,其實還包括像土地,還有像比方技術,甚至今天在信息社會里邊,包括像數據也都成為了生產的基本要素,民營企業的資本和國有企業的資本又有什么樣的區別呢?另外除了勞動力創造所謂的剩余價值,其他的一些資本包括技術,包括數據,包括土地等等,其他這些要素是不是也創造價值?除了勞動者創造價值,資本家是不是也創造價值?或者說企業家是不是也創造價值?我想這個是我們需要思考的第九個問題。
第十個問題實際上也是最根本的一個靈魂之問,今天中國的企業家和當初剩余價值理論發現的時候所揭露的資本家是不是可以簡單畫上等號呢?
我想以上這些問題,如果我們今天有一個在理論方面的新的突破,理論方面的新的答案,可能是解決民營經濟發展長期困境的一個根本的出路。
下一篇:最后一頁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