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科學家發現,動物體內的“氧氣監測系統”能促使免疫B細胞分泌抗炎物質、抑制炎癥反應,是機體防止炎癥超出必要范圍的調控手段。新發現將有助于開發針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結腸炎等自身免疫疾病的新療法。
炎癥是身體受到外傷或感染時的一種防御反應,通常是有益的,但也需要及時終止。免疫系統如果過分活躍,錯把自身組織當成外來物攻擊,會導致長期炎癥,形成自身免疫疾病。
動物機體對細胞含氧水平進行嚴密監測,氧氣不足會激活一類被稱為“缺氧誘導因子-1”的蛋白質,調整多種生理反應。德國埃爾朗根-紐倫堡大學研究人員發現,這類蛋白質中的HIF-1α對抑制炎癥起到重要作用。如果缺乏該蛋白質則會使B細胞無法正常分泌抗炎物質,導致實驗鼠的關節炎或腦脊髓炎等自免疫疾病病情加重。
相關論文發表在英國《自然·通訊》雜志上。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