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場里的智能產品。
“每天叫醒我的不是夢想,而是AI智能音箱。”師宇瓊這樣描述自己的智能生活,“以前那些只能在電視里看到、感覺很神奇的高科技產品,如今在我的現實生活中已隨處可見。”
智能機器人向導。
智能冰箱、智能掃地機器人、智能窗簾、智能插座……今年30歲的師宇瓊是湖南長沙人,說起生活中的智能產品,如數家珍。“無時無刻不在和智能產品打交道。”
近年來,中國互聯網發展迅猛,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的突破和融合發展,極大促進了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的各類智能產品,正悄然改變中國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師宇瓊的生活就充滿“智能范”:“早上起來,AI智能音箱為我預報天氣,篩選最便捷上班路線;做家務忙不過來時,AI智能音箱陪寶寶講故事;中午吃飯用智能點餐機器人點餐;冬夏季節回家前,通過手機提前打開空調;出差旅游時,通過智能家居系統實時觀察家里的動向……”
智能機器人值守停車場。
便捷、智慧的生活方式已成中國消費者的普遍追求。智能早教機器人、智能門鎖、智能冰箱、智能按摩椅、智能風扇……這些“上得廳堂,下得廚房”的各類智能產品,已逐漸成為中國各地大型商場的“主角”。
天貓、京東等中國各大電商平臺2017年“雙11”的銷售數據也顯示,智能化、品牌化、個性化商品成為中國消費者首選,消費全面升級態勢正在加強。
小到智能手機,大到智能家居,再到銀行取錢、醫院就醫,智能產品和智能化操作模式正逐步滲透到中國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小康,小康,測量血壓。”“請您手心朝上,將手臂伸直放入檢查孔內……”位于湘潭的湖南健康產業展示館里,智能醫療機器人“小康”正為患者測量血壓。“小康”搭載了智能語音、人臉識別系統,不僅能隨叫隨到,還能測血壓、血糖、體溫、心電等常規數據,對骨質疏松進行智能篩查,借助醫療大數據為用戶提供全方位健康建議。
不設崗亭,沒有專門值守人員,長沙市首個智能機器人值守停車場里,來往車輛有序通行。設在停車場出入口車閘處的智能機器人,具有語音問候引導、掃碼及現金支付、打印發票、無車牌車輛收繳、車場停電手機APP線上拍照繳費等功能。
就在今年4月9日,中國建設銀行上海市分行的“無人銀行”也正式亮相。這是中國銀行業首家無人銀行,全程無需銀行職員參與辦理業務。步入大門,高低柜臺、忙碌的工作人員和擁擠的人群都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機器人、智慧柜員機、外匯兌換機等各類金融服務與體驗設備。
越來越多企業的投資目標也“聞風而動”。2016年跨界進入機器人行業的北京獵豹移動科技有限公司,今年3月發布了自主研發的獵戶機器人平臺,并推出接待機器人豹小秘、零售機器人豹小販、兒童陪伴機器人豹豹龍等產品。
“現在的人工智能還實現不了自主智能。研發機器人的公司很多,如何讓人工智能機器人做到真正有用是目前的難題。”北京獵豹移動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傅盛說,用戶體驗的結合是過去20年中國互聯網獨霸全球的一項非常重要的能力,它很有可能讓我們在互聯網領域再獲突破。
“安全、快樂、健康等人類生活的需要推動了科技發展。人工智能已廣泛運用在機器人、醫療、教育、智能制造等各方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王田苗說,新時代下,中國正借助人工智能的效率、精準和預測優勢,重構、洗禮消費產業和社會。(完)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