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6號臺風“煙花”于7月18日生成,截至7月29日已經11天,給浙滬蘇皖等東部地區,帶來大范圍的強降雨天氣。目前“煙花”二次登陸,給京津冀和東北等地帶來強降雨。
這次“煙花”帶來的雨情有何特點?還將持續到什么時候?記者29日采訪了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張濤、北京市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雷蕾和天津市氣象臺首席預報員易笑園、天津市氣象臺臺長余文韜、天津市氣候中心氣候預測科科長謝均等專家。
“煙花”影響華北地區,7月以來北京強降雨過程多
未來幾天,“煙花”帶來的主要降雨時段和影響區域有哪些?對此,專家分析指出,中央氣象臺預報顯示,臺風“煙花”減弱為熱帶低壓后將繼續北上,影響華北等地,預計將會給海河流域帶來一次明顯降雨過程。其中徒駭馬頰河、黑龍港運東水系、大清河中下游、海河干流、北三河下游、灤河下游、漳衛河下游累計降水量為70~120毫米,局部為150~200毫米,個別站點將超過250毫米。
熱帶低壓“煙花”外圍云系已開始影響北京。
北京市7月29日-7月30日白天有大雨到暴雨,降雨東多西少。
雷蕾介紹,受熱帶低壓“煙花”外圍云系影響,7月29日早晨開始,北京已經出現降雨天氣,最大降雨出現在朝陽四惠橋,達32.2毫米。目前,北京市處于雷電藍色預警、暴雨藍色預警和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黃色預警中。
雷蕾表示,據中央氣象臺預報,“煙花”將以每小時2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北偏東方向移動,并將于7月30日早晨移入渤海,逐漸變性為溫帶氣旋。
“7月以來北京強降雨過程多,土壤含水量大,山區和淺山區山洪、滑坡、崩塌、泥石流等次生災害風險較高,請公眾提高強降雨天氣和次生災害的防范意識,不要前往危險地帶、河道、地質災害隱患區域活動。”雷蕾說。
氣象專家提醒,“煙花”減弱后的熱帶低壓將繼續影響北方地區,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等地有較強降雨,部分地區累計降雨量大。公眾需防范強降雨可能引發的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質災害及城鄉內澇、農田漬澇等對交通出行及生活生產的不利影響。另外,東北地區秋收作物進入需水關鍵期,此次降水過程將有利緩解黑龍江中東部、吉林中部、遼寧中北部等部分地區的旱情,利于秋收作物生長發育;但也可能對吉林西部和黑龍江西部低洼田塊地區造成短時漬澇。
海河流域局部可能出現較重汛情
入汛以來,海河流域降水情況如何?是否存在發生洪水的危險?易笑園介紹,6月1日至今,海河流域平均降雨量337.2毫米,較常年同期(194.7毫米)偏多近7成,列195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二位(1977年347毫米)。
各河系分別偏多2成至2.5倍,其中漳衛河降水量715.9毫米,較常年偏多2.5倍,灤河402.9毫米,較常年偏多8成,均為歷史最高值。
專家表示,海河流域山地和平原幾乎直接相交,河流源短流急,一旦發生區域性暴雨,極易形成洪災。因此,需要加強防范流域性暴雨可能引發的洪澇災害,高度警惕海河流域局部可能出現較重汛情。特別是局地強降雨、雷雨大風等強對流天氣對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城市運行、農業生產、重大工程建設造成的影響,做好沿海城市防潮、淤地壩防御、蓄滯洪區防洪及城市排澇等工作。
此外,海河流域內山地面積占60%,山洪災害點多面廣、突發性強。加之受氣候變化影響,山丘區極端暴雨天氣事件頻發,山洪、泥石流等次生地質災害防御形勢復雜嚴峻,特別要防范其引發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余文韜建議進一步加強監測預報預警,果斷做好受威脅人員轉移,加強宣傳培訓演練,發放轉移明白卡,切實提高公眾防災避災意識和自防互救能力。
據謝均介紹,為進一步提升海河流域氣象服務保障能力,天津市氣象局將與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員會進一步加強部門聯動,升級完善視頻會商系統及流域氣象預報綜合共享平臺,強化面雨量、衛星云圖、雷達基數據、土壤水含量、常用數值預報等氣象資料以及水庫、河道、堰閘站的水情信息等水文資料共享。同時,將雷達定量降水估測、1至10天智能網格預報產品等與海委洪水預報系統對接,進一步延長洪水預報預見期,提升預報服務針對性。(袁于飛)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