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閱讀
近年來,重慶市潼南區實施學前教育行動計劃:通過新建、擴建,增設公辦幼兒園和民辦普惠性幼兒園;通過創新管理體制、加大財政投入,提升幼兒園師資水平和硬件配置。如今,相較于2017年,公辦幼兒園教師數量增加兩倍以上,在園幼兒占比從33%上升到63%。
重慶市民劉海至今也忘不了6年前給老大報名幼兒園的場景。為了第二天的入園搖號,他頭天晚上就去排隊。等趕到幼兒園門口,前面的人都排了300多米長。這一排,就排到第二天早上8點。
“那時,私立幼兒園太貴,公辦幼兒園太少。徹夜排隊,才給孩子換到一張公辦幼兒園的‘入場券’。”劉海說,現在老二該上幼兒園了,自己再也不用操心。小區旁就有公辦幼兒園,不用搖號直接入園,環境好質量高,收費也便宜。
近年來,重慶市潼南區實施學前教育行動計劃,3年多來投入6億余元,新設獨立公辦幼兒園22所。相較于2017年,公辦幼兒園教師數量增加兩倍以上,公辦園在園幼兒占比從33%上升到63%,普惠率達到99.3%。
增數量——
公辦幼兒園覆蓋更廣
劉海所住的桂林街道上城華府小區,配套幼兒園叫青石幼兒園。走進這家幼兒園,教室溫馨明亮、室外活動場地寬敞、各種教具一應俱全,四下布置都頗為用心,蘊含著幼兒教育的理念。“原先的私立幼兒園收費高,一個孩子一個月費用不低于5000元。現在區里租下場地,辦成公辦普惠園,條件和質量不降,每月只收500元。”青石幼兒園園長彭世蓉說。
長期以來,潼南城區只有3所公辦幼兒園,1000多個學位,可每年適齡幼兒有4500余名。
“在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中,潼南區從規劃層面明確了小區幼兒園的配套要求。幼兒園建成驗收合格后,無償移交給教育行政部門,由區教委優先辦成公辦幼兒園。也可結合實際,以園舍‘零租金’面向社會公開招標,辦成民辦普惠性幼兒園。這樣的小區配套園,‘十四五’期間每年城區都會有1—2所投用。”潼南區教委主任劉昌榮說:“核心城區空地少,新建難度較大。我們就通過租賃的手段,把一些低質量幼兒園接手過來,進行改建提升。鄉鎮20所新設獨立公辦園中新建的很少,主要是利用改建整修后的閑置校舍來舉辦。”
在潼南城區,通過新建、擴建,獨立公辦園到今年年底總數將達到9所,新增學位近3000個。同時,潼南20個鄉鎮的幼兒園獲得獨立建制,場地、經費和編制都有了保障,面貌也為之一新。
“以前鎮里的居民,哪怕天天接送,也要讓孩子去城區讀幼兒園。現在,家門口的幼兒園可不比城里差,基本沒人把孩子往城里送了。”潼南上和鎮居民陳小嬌說。
獨立建制后,經費有保障,自己能做主,上和鎮幼兒園煥然一新。園長,是城區調來的資深幼兒教師;老師,多是剛剛畢業、朝氣蓬勃的大學生;課桌、午休床、玩具、教具……城里幼兒園有的,這里一樣不差;寬敞的室外空間還有科普裝置、智力玩具、小小菜園等,內容多樣。
“20所鄉鎮公辦幼兒園都基本達到了這個標準。”劉昌榮說:“質高價廉的公辦幼兒園覆蓋更廣,以前低質量的民辦幼兒園辦不下去了,另一些高收費的民辦幼兒園也紛紛改為普惠制。”
強配置——
創新體制補充師資
建一所幼兒園,需要加大投入。在財政資金有限的前提下,潼南區通過鎮街獨立一批、城區新辦一批、民辦規范一批、整體提升一批的“四個一批”,使“入園難”“入園貴”的情況大為改觀。
“我們從一開始就提出,學前教育要普惠發展。潼南‘四個一批’中的幼兒園,硬件配置上基本一致。”潼南區教委副主任楊權武說:“獨立公辦幼兒園增多以后,教師需求增加,解決編制成為當務之急。區委編辦和區教育、人社、財政等部門一起進行實地調研摸底后,建立了編制‘蓄水周轉池’,將學前教育編制單列,每年統籌出60多個新的編制專項用于招聘學前教師。”
“同時,我們積極探索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招聘一批非在編人員。每班增加1名政府購買服務人員,從事保育、后勤等崗位,確保一個幼兒班不少于2名正式教師、1名保育員。”劉昌榮說,近3年來,潼南招錄本科學歷以上學前教育教師182人,其中碩士研究生16人;通過定向培養、公開招聘、轉崗培訓和購買社會服務等多種方式補充幼兒園師資,實現了公辦園教師全員持證上崗。
潼南區教委基礎教育科科長張成友介紹,潼南還探索了“二幫一帶”結對機制,即“老園幫新園、城區幫鎮街、骨干帶新人”,提升了幼兒園師資隊伍綜合素質。通過3年多探索,潼南區已經建立起事權人權財權相統一的教育管理體制。
增投入——
提高待遇吸引人才
在小學擔任多年校長的彭世蓉下定了決心,她主動向區教委請纓,要求到鄉鎮的幼兒園擔任園長。“我一直有個參與學前教育的夢。”彭世蓉說,潼南大力解決“入園難”“入園貴”以來,學前教育正在朝著專業化方向發展,大有可為。
在城區實驗幼兒園工作18年以后,鄧小芳第一次調動,也到了一所鄉鎮幼兒園——上和幼兒園。“原來很多區里的同行現在都去了鎮里的幼兒園,大家干勁十足。現在城鄉幼兒園的硬件已經相差無幾,師資也逐漸補齊。我們在專業教學的基礎上,也在鉆研特色發展路徑。”鄧小芳說:“比如,鎮里的孩子多是留守兒童,一些家長的教育方式容易走極端。我們就耐心細致地跟家長溝通:不能拔苗助長,別讓孩子傷在起跑線上。”
“潼南區非常重視學前教育,我們每年參加培訓、比賽的機會都在增加。我上半年剛到成都跟崗研修,學到的不少先進理念和教學方法,都逐步應用到了日常教學里。”青石幼兒園教師王顏說,她很多在外地的大學同學現在都在找機會來潼南任教。
“在獨立公辦園運行經費由財政保障的基礎上,保教費全額返還給幼兒園用于發展。幼兒園教師工資不低于同級公務員。在潼南,教師正在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劉昌榮說:“潼南區制定相關規劃,‘十四五’期間,將進一步加大學前教育的投入。”
《 人民日報 》( 2021年11月11日 13 版)
上一篇:患者不出遠門 專家線上問診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