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市東城區,老百姓看病就醫也能“刷信用”了。近日,東城區和平里醫院、普仁醫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同時上線信用醫療,率先在首都核心區實現覆蓋區級三級醫院、二級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及所屬站點的三級信用就醫服務,基本滿足全區居民就近信用就醫。在這種模式下,免除掛號、檢查、檢驗、取藥等多環節的排隊繳費,解決了傳統就醫模式下門診患者掛號時間長、交費時間長等痛點,預計可節省患者約60%就診時間。(4月22日《北京青年報》)
當前看病之所以麻煩,與信征體系沒有引入醫療系統有很大關系。比如開一次單就繳一次費,繳一次費就排一次隊,給看病帶來了諸多麻煩。雖說現在可以移動支付,但畢竟也要等付費之后,才能獲得藥品或診療服務。此外,先診療后付費雖然得到了普及,卻沒有與征信體系形成結合,患者是否會如期付費,缺乏有力約束。醫療引入征信,不僅可改善就醫體驗,而且“讓守信者處處受益”在診療中得到體現,具有強化社會誠信的作用。
就醫“刷信用”作為征信引入醫療的典型模式,當前已在上海、廈門、杭州等多地進行過試點。其中,一些地方的做法頗具特色,比如廣東省首家信用就醫平臺與銀行合作,由銀行提供1000元~3000元不等的信用支持。有銀行系統作為背書,患者的信用將更有保障,失信懲戒的力度也會更大, 就醫“刷信用”具備更加堅實的制度保障。北京市東城區則是在大小醫院之間普遍實行就醫“刷信用”,更加注重征信的整體性,也更契合分級診療的發展模式。
就醫“刷信用”離不開個別創新,但更需統一進行謀劃布局。建立跨區域甚至全國的就醫信用體系,利于消除“信用孤島”,讓這一便民舉措從一地推展到整個區域、從整個區域推展到全國,使“信用就醫”最終能夠暢行全國。
此外,一個人是否守信用,既與個人品行等因素有關,又與個人之外的因素有關。比如當看病費用全部自費時,患者失信的可能性就增大,若能享受到醫保報銷政策,守信的可能性就增大,并且報銷比例越大,守信的可能性就越大。可見,就醫“刷信用”加入醫保報銷等積極因素,比如盡快將門診看病費用納入統籌報銷范圍等,有利于提升守信的約束力,“信用就醫”在患者心目中的分量,也會水漲船高。
期待這一模式能夠不斷得到完善,也能夠在更廣范圍內得到普及,讓征信與診療行為結合得更科學更緊密,使征信在醫療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既大幅提升就醫的便捷性,又不斷增進醫患互信。(秋實)
上一篇:守住“血透”生命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