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節是哪一天?你知道嗎?還不知道的小伙伴趕緊進來參考看看吧。
在夏歷冬至后15日,清明節前一二日。是日初為節時,禁煙火,只吃冷食。寒食節是漢族傳統節日中唯一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日。
寒食節和清明節的區別是什么?
一、時間區別
1、寒食節,也可稱之為“禁煙節、百五節或是冷節”,是農歷冬至后的第105天,會提前清明節一到兩天。在傳統習俗中,寒食節以往是中國民間最大的祭祀之日。
2、清明節,也可稱之為踏青節,一般是在每年公歷的四月五日,是我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時間是在寒食節之后的一到兩日。
二、來源區別
1、寒食節相傳起源于我國春秋時期的晉國,是為了紀念介子推而設立這節日。據說是晉文公重耳在流亡的時候,介子推曾割股為其充饑。后晉文公歸國成為君王后,在分封群臣的時候卻把介子推給忘記了。介子推也不愿夸功爭寵,于是便帶著自己的老母親隱居在了綿山。之后晉文公親自來到了綿山來恭請介子推,但是介子推始終不愿為官,
為了逼介子推下山,晉文公于是便在綿山的三個方向開始焚山,想以火逼迫介子推從唯一的出口逃出來,而自己就在此等候即可。哪曾想介子推寧愿被燒死也不愿下山,發現的時候介子推抱著自己的母親被活活的燒死在了一顆大樹下面。晉文公傷心欲絕,未曾想是這般結果,為了紀念介子推這位忠臣義士,于是便規定今后在介子推遇難之日不允許生火做飯,只允許吃冷食。時間長了,這樣的習俗就一直傳承了下來,于是便將此日稱之為寒食節。
2、清明節大約起源于我國周朝時期,距離如今已有了2000多年的歷史。根據記載,清明節這一天是以往古代帝王將相的祭奠之日,之后民間也開始紛紛效仿,一直流傳至今,成為了我國傳統文化中最重要祭祀之日。
三、活動區別
1、在寒食節,是不允許生火的,只能吃冷食。之后隨著文化的發展,另外還有斗雞、蕩秋千、蹴鞠等一些活動。
2、清明節是主要以掃墓祭拜祖先為主,在祭拜之后便是踏青、插柳、打馬球、吃田螺、吃青團、蹴鞠、放風箏等一些活動和習俗。清明節的活動多半以強身健體的運動為主,為的就是防止之前寒食節吃冷食傷身體而舉辦的。
四、功能區別
1、寒食節屬于民俗節日,在民間流傳很廣,是為了紀念介子推而設立的,有著懷舊悼亡的意思。
2、清明節屬于農耕節氣,這個時節的雨水會開始增多,大地呈現出了春和景明之象,有求新護生的意思。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