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歲錢的寓意是什么?一起跟著小編來看看吧。
壓歲錢是春節期間長輩給晚輩準備的錢幣,因為壓歲錢的“歲”與“祟”諧音,所以得到了壓歲錢就寓意著得到了長輩的祝福,并且能夠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
相傳古代的每年年三十晚上,一種叫做祟的小妖會出來傷害小孩,所以人們就發明了壓歲錢,用來打敗“祟”,并且保護孩子不被所害。壓歲錢的另一種來源則認為,每到除夕夜,各家各戶都會讓孩子用盤裝上果品食物,互相贈送,這就是“壓歲盤”。后來,“壓歲錢”取代了“壓歲盤”,也就有了現在除夕夜給壓歲錢的習俗。
在社會生活逐漸發展的現代,壓歲錢不僅僅是中華民族尊老愛幼優良傳統的體現,更是我國吉祥文化的一部分。
壓歲錢是什么時候發?
壓歲錢是在過年期間給的,一般是在年三十或大年初一給,也有在拜年的時候給的,每個地方的風俗習慣有所不同,因而具體的時間有所差異。壓歲錢又名壓祟錢,是由長輩派發給晚輩的。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壓歲錢相傳起源較早,但真正在全國范圍流行是在明清時期。古代的壓歲錢有特制錢與一般通行錢兩種。特制的壓歲錢是仿制品,它的材料或銅或鐵,形狀或方或長,錢上一般刻有“吉祥如意”、“福祿壽喜”、“長命百歲”等。
壓歲錢最初的用意是鎮惡驅邪,因為人們認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壓歲錢壓祟驅邪。
隨著長輩在過年時包一塊大洋給子女的情形出現,壓歲錢的意義發生了重大的改變。從此,壓歲錢“避邪去魔”的功能逐漸結束,而其新擔負的“一本萬利”、“財源廣進”、“步步高升”等“勵志”作用應運而生。
長輩為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在現代仍然盛行,這些壓歲錢多被孩子們用來購買圖書和學習用品和生活用品,被父母拿去,或存進銀行,新的時尚為壓歲錢賦予了新的內容。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