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的起源是什么?還有不少小伙伴不知道的,那小編就來給大家解答一下吧,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吧。
每年的農歷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節日的中秋節。中秋節這天,有拜月、賞月、吃月餅的習俗。
其實在我國古代,帝王就有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早在《周禮》一書中,已有“中秋”一詞的記載。后來貴族和文人學士也仿效起來,在中秋時節,對著天上又亮又圓的一輪皓,觀賞祭拜,寄托情懷。這種習俗就這樣傳到民間,便形成了傳統的活動。到了唐代,這種祭月的風俗更為人們重視,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至明清時,中秋節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主要節日之一。
中秋節是農歷幾月幾號?
1、農歷八月十五是中秋。中秋節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現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是流行于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歷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
2、根據中國的歷法,農歷八月在秋季中間,為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中秋”。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