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放假為什么會比現在多?是不是好多小伙伴挺好奇的,那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吧。
古代假期比現在多!現代全年節假日只有11天。
但在古代是逢節必休,一年甚至能放112天。在宋神宗時期,春節、冬至、寒食節所有人都有七天假,5個中節都放3天假期,18個小節也是會放假。
古代有放假這個詞嗎?
有放假。西漢時期一年又73天假期,元朝的假期只有13天,明朝的假期一年有50天。
古代假期最早叫“休沐”,古代西漢時期就確立了休假制度,據《漢律》記載:“吏員五日一休沐。”所謂“休沐”就是沐浴和休息,即官員每五日當中可以放假一日。這個休沐大概相當于我們現在的星期六、星期天。
除了常規休息,每年冬至、夏至也各放5天假。至于官員的喪假和探親假,要根據遠近定天數,遇到特殊假日也就是皇帝誕辰放假3天,這樣算起來一年總共能休假73天。
到唐朝永徽三年,國事繁忙,朝廷改“五日休沐”為“十日休沐”,也稱為旬休,那時官員每十日休假1天,分為上中下旬各一天,又稱作“浣”,從此假期又有了“浣”的稱謂。
據《問奇類林》記載:“俗以上浣、中浣、下浣,為上旬、中旬、下旬。”在唐朝除了這樣的常規假,每年還有3個“黃金周”,每逢春季、冬至、清明各休7天,中秋、夏至分別休3天假,元宵節、中元節、孟蘭盆節、端午節、重陽節、三伏天幾乎每逢節氣都要休假一天。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