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今天是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賽龍舟、吃粽子、佩香囊……端午節有很多傳統習俗。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主治醫師曹方為你詳解端午習俗背后的養生知識。
“端午節期間,正是寒氣和暑氣交互轉換之時,多雨潮濕,毒蟲滋生,人最容易生病。”曹方表示,端午節少不了吃粽子、佩香囊、沐蘭湯等傳統習俗。這些端午習俗,最早都是古人用來驅除疫病、維護健康的。
吃粽子 藥食同養
吃粽子是端午節的傳統習俗。粽子古稱“角黍”,黍米生于土中,屬陽;粽葉長于水中,屬陰;剝食粽子,相當于釋放陰陽之氣。粽子中可加糯米、紅豆、紅棗、益智仁等,具有利水濕、解熱毒、補益脾胃、暖腎固精等功效。
佩香囊 驅毒除瘟
佩戴用中草藥制成的香囊,有順應天時地和,平衡陰陽的作用。艾草、菖蒲,性溫,可提振陽氣、辟邪去災、健身增壽。古人多懸于戶上,祛除毒氣;當今社會,生活環境改變,可將艾葉、菖蒲融入香囊之中,具有驅蟲、防病、安神等功效。
洗藥浴 防治疾病
端午亦有浴蘭節之稱。沐蘭湯使用的是菊科植物佩蘭,其有芳香除濕的功效,配合新采摘的艾葉、菖蒲,浸泡或煎煮后進行洗澡,可以預防和治療痱子、癤瘡等皮膚病。
點雄黃 殺蟲解毒
古人不僅端午飲雄黃酒,還在房屋里外灑雄黃酒,在孩子的耳、鼻和頭額上涂抹雄黃。雄黃是一味解毒、殺蟲的中藥,蚊蟲聞之食之即會中毒,人涂之可以避毒。(視頻制作:實習生楊依莎)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