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河南安陽,“慶祝甲骨文成功入選《世界記憶名錄》 圖片來自東方IC
甲骨文成功入選“世界記憶名錄”發布會今天上午在故宮博物院舉行。今年10月30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消息,我國申報的甲骨文項目順利通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項目國際咨詢委員會的評審,入選“世界記憶名錄”。此次發布會是由我國相關主管部門正式對外發布。
國家檔案局副局長王紹忠回顧了我國支持和參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項目的歷程。早在1996年我國就成立了世界記憶項目國家委員會,并在2000年建立了世界第一個世界記憶遺產國家級名錄。我國還是世界記憶項目亞太地區委員會的創始國和積極支持者,為促進亞太地區世界記憶項目發展和文獻遺產保護與傳播做出了積極貢獻。我國自1997年第一次申請“世界記憶名錄”,已有13份文獻遺產成功入選。甲骨文項目從2013年準備到今年10月通過評審,經過了不懈的努力。我國是文獻遺產大國,還將繼續努力推動對我國珍貴文獻遺產的認定,弘揚和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介紹了甲骨文申請“世界記憶名錄”過程中,國家文物局協調中國社科院、故宮博物院、國家圖書館等甲骨收藏單位共同申報的情況。提出加強甲骨文及相關文物保護的主要措施,重點開展甲骨文資料的整理研究、甲骨類文物的保護,以及甲骨文知識的普及等工作。要以甲骨文入選“世界記憶名錄”為契機,推動文物保護工作取得新發展。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華代表歐敏行介紹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項目的整體情況,強調了該項目對促進文獻遺產的保護及合理利用,以及促進國際合作、平等交流中的重要作用。希望各成員國對這個項目給予更多支持。
故宮博物院單霽翔院長表示,故宮博物院作為此次申報“世界記憶名錄”的11家甲骨收藏單位之一,收藏甲骨約23000片左右,數量位居世界第三位。故宮博物院積極展開對院藏甲骨的保護與整理研究,并取得了良好進展。甲骨文成功入選“世界記憶名錄”,進一步加強了各甲骨收藏和研究單位的協同合作,也為今后面向國內各界及國際社會的甲骨文宣教和推廣,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教育部副部長、國家語委主任杜占元表示,從甲骨文一脈相承發展到今天的漢字,為中華文化的傳承發展做出獨特的貢獻。漢字對世界尤其周邊國家產生過長遠的影響,為世界文明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甲骨文入選“世界記憶名錄”,正是其價值得到世界公認的體現。珍惜先人遺產、光大漢字文明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做好甲骨文的整理、研究與保護工作是時代擔當。下一步,教育部、國家語委牽頭開展甲骨文研究與應用專項工作。通過多學科交叉融合,采用先進科技手段助力甲骨文的研究與應用,努力將甲骨文研究融入到中華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之中,使“絕學”不絕,冷門不冷,為增強中華民族文化自信注入力量。
據悉,為紀念甲骨文成功入選“世界記憶名錄”,教育部、國家語委專門委托中國集郵總公司制作發行了紀念封。
原標題:甲骨文成功入選《世界記憶名錄》中國集郵總公司發行紀念封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