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欣農興現代農業產業園內的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受訪單位供圖
(資料圖)
本報記者 席晨
春節后,正值大棚西紅柿成熟上市季,禮泉縣煙霞鎮陜西欣農興現代農業產業園內,百畝彩色西紅柿陸續成熟,吸引了不少游客慕名前來采摘。
2月5日,記者走進產業園的智能玻璃溫室,只見綠油油的藤蔓上,紅的、綠的、黃的、黑的西紅柿掛滿枝頭,陣陣果香夾雜著泥土的清香撲面而來。游客們穿行其間,有的手提籃子精心挑選、采摘心儀的果子,有的忙著和家人拍照留念,“近”享愜意的田園時光。
“我們逛完袁家村順路就來這兒了。第一次見到了顏色各異的西紅柿,孩子玩得開心極了!”趁著周末帶孩子游玩的劉女士對此行贊不絕口。
“春節期間,得益于毗鄰袁家村的優勢,我們園區人氣火爆,每天前來觀光采摘的游客絡繹不絕。”園區負責人高增剛介紹。
陜西欣農興現代農業產業園占地1500余畝,總投資1億元,園區包含設施葡萄、溫室大棚、新品種糧食、新品種櫻桃、倉儲冷鏈包裝、花卉苗木、研學培訓、電商運營八大板塊,是國家級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試驗禮泉縣袁家村片區產業示范項目。
近年來,隨著鄉村旅游日益走俏,該園區在做好新品種示范種植、農產品加工銷售的基礎上,依托自身農業資源以及距離關中印象體驗地袁家村近的區位優勢,在“新、特、優”上做文章,加快推進休閑觀光農業發展。該園區先后建立了專為學生體驗日常勞作的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和專供游客打卡的親子采摘觀光基地,同時以農耕文化為主題,精心打造了農業文化長廊、農機文化長廊兩條觀光路線,探索出集“采摘觀光+農事體驗+科普培訓”于一體的農旅融合新模式。
漫步園區,游客們既可以賞花摘果看美景、體驗農事勞動,在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中享受多種樂趣,還可以在文化長廊里了解從刀耕火種到智慧農業、從以人力畜力為主的傳統農業到機械化作業的現代農業的歷史變遷。
“園區每月會根據時令節點策劃主題活動。3月份,我們計劃圍繞植樹節舉辦一場春耕活動,組織附近中小學生來此植樹,體驗勞動的樂趣、了解美化環境的意義。”高增剛告訴記者。
陜西欣農興現代農業產業園的多元化發展,是禮泉縣大力發展休閑農業,培植農業新業態的生動縮影。近年來,禮泉縣充分發揮作為大西安半小時經濟圈農業大縣的優勢,立足獨有的田園風光、鄉土文化、民俗風情等資源稟賦,持續推進農業一二三產融合發展,走出了一條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融合發展的新路子。
截至目前,全縣已建成現代農業園區109個,發展農耕文化、旅游觀光產業園4家,成功打造了欣農興現代農業產業園、沃野青青現代農業觀光園等一批標桿性現代農業示范基地。
園區變景區,風景變“錢景”。如今,在禮泉,百余座現代農業產業園在這片希望的田野上“拔節成長”,不斷涌現的新業態、新模式為全縣農業產業發展注入了新的內生動力。
“我們將不斷擦亮全國休閑農業重點縣這張名片,大力實施農業產業‘51150’戰略,在做強休閑農業和促進產業融合過程中探索創新,把禮泉農業產業園區做成大西安的休閑景區、游樂公園。”禮泉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王鐘功表示。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