醬香型白酒的基酒有7個輪次,每個輪次風味品質還各不相同,這是醬酒工藝中一個非常特殊的情況,也是醬酒工藝復雜的一個重要原因。
(資料圖片)
可能有朋友會問,按照12987工藝,醬酒的釀造需要九次蒸煮糧食后,發酵八次,并分別取酒,但是為什么卻只取7次酒呢?
這是因為蒸煮的第一鍋酒的時候糧食并沒有充分發酵,蒸出來的酒體品質差,所以也叫“糙酒”,這個糙酒是需要舍棄的。而在經過7次發酵后,第8次發酵取出的酒,并不具備醬酒的風味特征,稱“翻沙”,也是需要舍棄的。
所以說醬酒釀造成本大,需要“掐頭去尾”只留最中間帶有醬香特征的7個輪次作為勾調基酒。
而這七次的酒也是各具特征,有各自的優點和缺點:
一輪次 :無色透明、無懸浮物:有醬香味,略有生糧味、澀味,微酸,后味微苦,度數在57度左右。因為剛開始發酵的時候,糧食的利用率高、出酒率高,所以第一輪的度數是最高的。
但是酒體在風味上比較單薄、而且很刺激辛辣,香味和口感幾乎沒有醬香味,更像是清香型白酒果味,且酸、澀感很重,喝完會有明顯的苦味停留在舌根。
二輪次: 無色透明、無懸浮物,有醬香味、味甜,后味干凈,略有酸澀味,度數在54.5度左右。
香氣口感基本和1輪次一樣,但是此時酒體已經能感覺出一些醬香味了,酸澀感依舊也略帶甜香。
三輪次: 無色透明、無懸浮物:醬香味突出、醇和、尾凈,度數在53.5度左右。
這一輪次醬香味開始比較明顯,口感上辛辣刺激感少,口感比較醇和優雅,但是后段味道單調,回味短。
四輪次: 無色透明、無懸浮物,醬香味突出、醇和、后味長,度數大約在52.5度。
醬香味依舊很濃郁,但相比于第3輪酒,此輪次基酒的后味非常舒服,喝到嘴里能明顯感受到醬酒的細膩感和連綿醇和感
五輪次: 無色 (微黃)透明、無懸浮物,醬香味突出、后味長、略有焦香味,度數約在52度。
這一輪次酒顏色上會有微微的淡黃色,口感比起前面幾個輪次都要更加完整協調,前段醬香突出,后味甘甜綿長,甜味是比較突出的,后味略有些焦糊香,但是并不十分明顯。
六輪次: 無色(微黃)透明、無懸浮物,醬香味明顯、后味長、略有焦糊味,度數約為52度。
酒體微黃透明,醬香味開始偏淡,后味的長度明顯增加,尤其是焦香和糊香味形成的復合香氣,香氣略重。
七輪次: 無色 (微黃)透明、無懸浮物: 醬香味明顯、后味長、有焦糊味, 度數約在52.0度。
這一輪次的醬香味其實已經比較淡了,主體突出糊香味和苦味,在后味中尤為明顯,且停留時間很長,這一輪次也是醬酒“空杯留香”的主要香體。
7個輪次各有不同,一般來說3、4、5輪次的基酒最好,是體現醬酒風格特點的主要輪次,也稱大回酒。大回酒必須要占到整體的60-80%才能不影響整體的風味。
而1、2、6、7輪次主要是為了增加風味層次,其中一二輪帶來清香果味,但是占比不能太高,否則口感容易刺激且酸澀,6、7輪次可占10%-20%,是焦香、糊香味的主要來源,可增加后味的層次感和綿長度。
上一篇:國家藥監局:碧迪科斯化有限公司對全自動微生物樣本處理系統主動召回 當前速遞
下一篇:四把火的定義及作用_四把火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