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布與上海人民廣播電臺、新華社上海分社等聯合主辦的2023上海民生訪談近日迎來第十五期,嘉賓是市人社局局長楊佳瑛。她介紹了“智慧人社”轉型、“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免申即享、放寬靈活就業人員參保戶籍限制……這些內容與市民生活密切相關↓
市人社局局長楊佳瑛(右)
開發更多方便辦事的應用場景,努力向“智慧人社”轉型,這些事項都可以進行網上辦理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市人社局前年制定了上海人社數字化轉型三年行動方案,立足企業和群眾的需求,開發更多方便辦事的應用場景,努力向“智慧人社”轉型。
1月18日,“上海公共招聘新平臺”個人移動求職服務正式入駐“隨申辦”。求職者不論年齡、戶籍、學歷,只要通過手機掃描二維碼,或通過微信、支付寶的“隨申辦”小程序、“隨申辦”APP中搜索“上海公共招聘”,即可實名登錄,求職應聘。新平臺入駐“隨申辦”后,從1月18日到4月15日,已有超過13萬求職者登陸平臺,平臺收到簡歷22萬份,同比增長110%。由于求職者登陸新平臺活躍度高,也帶動了企業崗位的發布,同期有5100多家企業發布招聘職位,同比增長20%,提供就業崗位21萬多。
市人社部門開發了“惠企點單辦”和“穩就業一件事”平臺。
“惠企點單辦”就是企業只需登錄一個平臺,就能打包辦理就業、創業、培訓等所有事項;只需打開一個界面,通過后臺智能匹配,就能知曉本企業可享受的市、區兩級政策;只需點擊一個按鈕,就能輕松提交多個惠企事項的申請。目前,點單辦平臺共包含市、區兩級就業惠企政策109項。2022年累計辦理事項24萬余次,政策累計點擊量110萬次。
“穩就業一件事”,就是企業招用員工一件事。依托“一網通辦”,實現了企業招工或退工、社保參保、補貼發放、公積金參保、社保卡申領等跨部門事項的“一次申請、合并辦理、統一反饋”。
市人社部門還推出一件事和一體化,實現“一網通辦”從“能辦”向“好辦”“快辦”的轉變。
“退休一件事”由基本養老金、退休醫保待遇、年老退休一次性計劃生育獎勵費、住房公積金、退休住院保障計劃五項事項組成。只需要通過“一網通辦”的“退休一件事”欄目,一口申請即可,各關聯事項的辦理進度和結果都可以通過“一網通辦”動態查詢。
“企業職工就業參保登記一體化”把原先需要分別在就業窗口和社保窗口辦理的“用工登記”和“社保登記”2個事項,深度融合成1個事項,任一窗口均可辦理、經辦規則完全統一。去年,“就業參保登記”辦件量323萬件。
從去年9月1日起,市人社部門全面推進社會保障卡的應用,企業職工到齡辦理退休時,可以選擇個人社保卡銀行賬戶領取養老待遇。今年,還將分步推進參保人員使用社保卡領取工傷保險等各類社會保險待遇,盡最大可能方便單位及個人辦理社保事宜。
目前,靈活就業登記的參保、失業登記、失業金申領、繳費信息查詢等高頻事項也都實現了網上辦理。
今年全市確保新增就業崗位55萬個以上,“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免申即享
今年全市確保新增就業崗位55萬個以上,一季度,新增就業崗位15.31萬個,超過既定節點目標任務;一季度,調查失業率均值為4.9%,控制在低于5%的目標以內;就業規模進一步增加,處于歷史較高水平。截至目前,各級人社部門累計為1100家重點企業解決缺工需求,舉辦1100多場招聘會、提供48萬多個崗位,為穩定和擴大就業提供了有力支撐。
與此同時,當前就業形勢還存在不確定性,面臨一些風險挑戰。外貿、汽車、電子信息等用工量較大的行業經營面臨困難。制造業、郵政快遞業、生活服務業“招工難”問題比較突出,高校畢業生等新成長勞動力總量持續攀升,就業的結構性矛盾仍然存在。
今年,上海高校應屆畢業生人數創新高,達到23.6萬。為促進大學生就業,人社部門推出一系列政策舉措。
支持用人單位吸納應屆畢業生等重點群體。用人單位招錄本市2023屆高校畢業生或登記失業3個月及以上人員,簽訂1年及以上勞動合同并繳納社會保險的,可以按照每人2000元的標準享受就業補貼。下個月起,這項補貼就將以“免申即享”的方式發放,“零申請、零跑動、零材料”,最大限度方便用人單位,確保“應享盡享”。
對于從事靈活就業的畢業生,人社部門將落實社會保險費補貼。對低保家庭、殘疾、特困等畢業生,可以申請求職創業補貼。對于有畏難情緒的畢業生,有專門的就業創業見習政策幫助提升就業能力和職場適應性,參加見習的人員可以獲得見習生活費補貼。同時,還鼓勵廣大畢業生通過職業培訓提升就業技能,獲得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后可以申請享受技能提升補貼。
5月1日起,外省市戶籍在本市的靈活就業人員可以和上海戶籍靈活就業人員一樣,按照同樣的規則,參加職工養老和醫療保險
《上海市就業促進條例條例》3月1日起施行,其中的一個亮點是,在全國率先設立“靈活就業”專章。近年來,上海的互聯網新業態的蓬勃發展,靈活就業群體加速壯大,規模將近300萬。從專章的主要內容來看,一是進一步明確了將靈活就業人員納入公共就業服務和技能培訓的范圍。二是明確了靈活就業人員可以按照國家和本市有關規定參加社會保險,同時放寬了戶籍限制,優化了網上參保的便民化舉措。此外,針對出行、外賣、即時配送、同城貨運等新就業形態,專章還規定了平臺企業依法合規用工、建立完善職業傷害保障等內容。
從5月1日起,外省市戶籍在本市的靈活就業人員可以和上海戶籍靈活就業人員一樣,按照同樣的規則,參加職工養老和醫療保險。在具體經辦過程中,將采取個人承諾制,推行集成化辦理,進一步簡化靈活就業登記和參保登記的辦事流程。
資料:市人社局、上海人民廣播電臺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