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中新網青海格爾木6月6日電 (劉洋 李雋)“此次論壇旨在探討鋰產業的發展之路,解決當前鋰產業發展中所面臨的瓶頸和熱點問題,在技術創新、資源共享、產業升級、環保發展等方面實現多方共贏。”6日,中國無機鹽工業協會秘書長葉麗君在致辭中說。
當日,2023鉀鹽鉀肥大會暨格爾木鹽湖論壇“鋰資源和鋰電新能源論壇”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舉行。來自中國相關大學和科研院所的專家學者、企業代表等,就鹽湖提鋰智能化建設及應用、鹽湖鋰資源高質量發展方向、最新技術及成果等方面進行交流研討。
圖為論壇現場專家學者聆聽報告。 馬銘言 攝海西州格爾木市位于柴達木盆地,轄區資源儲量大、分布廣、品種多。探明的資源儲量達600多億噸,廣泛分布鉀、鎂、鋰、石油、天然氣、鎳等50余種礦產資源,其中鉀鎂鋰總儲量居中國首位,坐擁中國最大察爾汗鹽湖鉀鎂礦床,享有“中國鹽湖城”美譽。
葉麗君說:“鋰資源是鋰電新能源產業可持續健康發展的保障,全球鋰資源的70%都是來自鹽湖,鹽湖提鋰技術的發展對世界鋰產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當前全球低碳經濟、智能制造、綠色生產等新興產業不斷涌現,鋰產業也同樣處在這個轉型時期。”
圖為論壇現場。 馬銘言 攝五礦鹽湖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大義表示,鹽湖提鋰的核心是濃縮分離,經典工藝是蒸發沉淀,但僅能完全適用低鎂鋰比的鹽湖鹵水。基于前期積淀,伴隨下游需求爆發、資本與人才涌入、更高的 ESG標準,預計未來鹽湖提鋰技術成長曲線的斜率將更加陡峭。
“全球鋰資源分布主要集中在南美洲和亞洲,我們通過突破南美低鎂鋰比鹽湖原鹵分離提取鋰關鍵技術,突破了鋰鈣難以分離世界性難題,采用新型萃取體系8級萃取,短程實現了鋰的分離。”中國科學院青海鹽湖研究所研究員李麗娟說。
圖為參會人員用手機記錄相關內容。 馬銘言 攝西藏是中國鹽湖分布最密集的區域之一,有面積超過1平方千米的鹽湖234個。鹽湖具有數量多、類型全、資源豐、品位高、海拔高等特點。
“研究顯示西藏富鋰鹽湖有61個。其中,13個開展較詳細的資源勘查,氯化鋰資源量總計約1500萬噸。目前,仍有相當數量的鹽湖未能開展鋰礦詳勘工作。”中科院青海鹽湖研究所研究員山發壽說。
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首席科學家李小松表示,雖然相比南美鋰三角、澳大利亞等,中國鋰資源儲量相對缺乏,但技術水平已經居于世界前列。未來可在鋰電池材料的綠色發展、技術創新方面實現突破,這將成為鋰產業發展的特色亮點。(完)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