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熊超然】從當地時間6月27日發生“警察射殺少年”事件開始,一場大規模抗議示威在法國各地蔓延,甚至逐漸演變為暴力騷亂。當前,馬克龍政府正極力試圖控制局勢,因為這已經讓人想起了2005年在法國爆發的那場持續數周的騷亂事件。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據法新社、“政客新聞網”歐洲版當地時間6月29日報道,為應對全國性騷亂,法國總統馬克龍當天上午召開了緊急內閣會議,其政府部長們取消了所有“非優先行程”,旨在緩解困擾全國的緊張局勢。
此前,在27日晚間導致首都巴黎31人被捕和24名警察受傷后,里爾、圖盧茲、亞眠、第戎等多地于28日晚間也爆發騷亂,民眾上街點燃路邊垃圾箱、焚燒車輛以及燃放煙花,警民沖突事件不斷發生,一夜之間又有150人被逮捕。
法國內政部長杰拉爾德·達爾馬寧(Gerald Darmanin)表示,到29日晚,法國各地已經部署了大約4萬名警察,以平息暴力騷亂,其中在首都巴黎部署了5000人。政府還向警方發出指示,要求他們避免在法國的貧困地區做出任何可能引發緊張局勢加劇的行為。然而,當天晚間騷亂依舊持續,法國各地又有100多人被捕。
“政客新聞網”歐洲版報道截圖
18年后,同樣是北非移民少年之死引發騷亂
對于近期一名法國警察在巴黎西郊楠泰爾地區射殺一名17歲北非裔少年內爾(全名暫未公布,Nahel M.),法國總統馬克龍的回應非常迅速且明確,他談到了“國家情緒”,認為這起事件是“無法解釋的”和“不可原諒的”。
與此同時,馬克龍也呼吁民眾保持冷靜,法新社29日還援引馬克龍的說法稱,他認為因這起警察射殺少年事件而引發的騷亂是“沒有正當理由的”。
然而,29日晚,騷亂依舊持續。據法國24電視臺報道,當天楠泰爾地區將舉行一場默哀游行活動,以紀念死去的少年內爾,然而現場警察和憤怒的抗議者在此過程中再度發生沖突。同時,當天晚間,法國各地已有100多人被捕。
當地時間6月30日,法國巴黎郊區楠泰爾市,一名17歲少年遭警察射殺后引發抗議和騷亂。圖自IC photo
“政客新聞網”歐洲版指出,法國近期爆發的騷亂與2005年年震撼法國那場騷亂,有著一種令人不安的相似之處。
2005年10月27日,巴黎東北郊克利希蘇布瓦鎮的兩名北非裔移民少年,因躲避警察盤查而不慎觸電死亡,當地青少年發起首次騷亂后,后蔓延多處黑人移民居多的郊區,以及其他法國大城市。種族暴力內亂持續近半個月,近萬輛車與全國多處建筑物被燒毀,2800多名嫌犯被捕入獄。
“和內爾一樣,那兩名死去的少年也有移民背景,他們的死在許多人中間激起了一種不公正感。”由于當時的法國政府應對失當,騷亂不僅蔓延至全國,還波及到了德國和比利時。“政客新聞網”歐洲版指出,為了結束騷亂,當時法國政府被迫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
“我擔心我們會重蹈18年前的覆轍,也就是2005年。”前巴黎北部檢察官弗朗索瓦·莫林斯(Francois Molins)說:“它(2005年法國騷亂)發展得非常迅速。我希望我們不會面臨同樣的(情況),每個人都能恢復理智。”
此時發生爭議事件,對馬克龍來說“再糟糕不過”
回顧事件起因,6月27日上午,17歲少年內爾駕駛一輛黃色奔馳牌小汽車違反交通規則,被兩名警察攔下,之后不遵守警察指示繼續開車,被警察槍擊身亡。
法新社報道稱,警方初步報告顯示,其中一名警察開槍打死了這名少年,是因為少年正開車撞向警察,但這一說法卻與社交媒體上流傳的一段后經法新社證實的視頻相矛盾。
這段視頻顯示,兩名警察站在一輛靜止的黃色奔馳車旁邊,其中一名警察用槍指著內爾,可以聽到他說“你的頭要挨一槍了”。隨后,這輛汽車突然起步,這名警察似乎近距離射擊。汽車開出幾十米后撞上一處檢查站,內爾身亡。
事件中被射殺的少年內爾 圖自社交媒體
“政客新聞網”歐洲版認為,對馬克龍來說,內爾悲慘死亡的時間點可謂“再糟糕不過”。因養老金改革問題,法國此前掀起了一場持續數周的大規模抗議活動,剛剛才有所平息。
馬克龍在應對國內通貨膨脹壓力的同時,還要處理俄烏沖突導致的動蕩國家局勢,而在去年大選失去議會多數席位后,他的總統地位也有所削弱,對于反對派而言,這是一個可以毫不留情攻擊馬克龍的機會。
雖然馬克龍及其政府部長們呼吁保持冷靜,但法國朝野上下難有共識。極右翼政黨“國民聯盟”的議會領袖瑪麗娜·勒龐(Marine Le Pen)為警方辯護,認為涉事警官有權享有“無罪推定”待遇,而左翼的綠黨領袖瑪麗娜·通德利耶(Marine Tondelier)則抨擊,“法國警察正變得美國化”。極左翼政黨“不屈的法蘭西”黨首讓-呂克·梅朗雄(Jean-Luc Mélenchon),也呼吁徹底改革法國的警察隊伍。
當地時間6月29日,法國巴黎郊區楠泰爾市舉行默哀游行活動。圖自《紐約時報》
法國郊區社會頑疾依然存在,且似乎難解
此外,這起事件也再度突顯出法國郊區的矛盾問題、盡管有人預測新冠疫情會導致法國郊區出現緊張局勢,但情況相對還算平穩,這在一定程度上源于馬克龍領導下的就業機會增加,以及對較貧困地區的投資增加。
然而,導致這場槍擊事件和后續騷亂發生的因素依然存在——種族主義、警察暴力執法、毒品犯罪,以及民眾對法國精英政治的失望。
“孩子們受夠了,因為他們總是要面對警察的盤查,每天早上醒來時都感到恐懼。所以當你劃火柴時,緊張局勢就會爆發。”法國政治分析人士克洛伊·莫蘭(Chloé Morin)說道。她補充說:“要平息這種局面就更加復雜了,因為政界人士也深陷于不信任危機。”
當地時間6月29日,法國巴黎郊區楠泰爾市,17歲少年遭警察射殺引發抗議,汽車被燒毀,示威者與警察發生沖突。圖自IC photo
6月27日發生的內爾死亡事件,是法國今年第三起在警方截停檢查時發生的致命槍擊事件。據路透社統計,2022年,法國有13人在此類事件中死亡,而在2021年和2020年,這一死亡人數的數字分別是3人和2人。統計還顯示,自2017年以來,法國大多數致命槍擊事件的受害者或遇難者都為非洲裔或阿拉伯裔。
“政客新聞網”歐洲版稱,法國總統當然知道其國內涉及警察暴力執法的指控,以及由此引發的騷亂事件,數量和速度增長有多么快。在2018年和2019年的“黃背心”抗議運動期間,隨著抗議強度升級,法國安全部隊也采取了高壓手段,暴力事件不斷發生。
在2005年的騷亂中,時任法國內政部長是薩科齊,他當時所謂“清洗郊區”的言論就被指控是在“煽動騷亂”,引發局勢升級。不過,這并沒有阻止他在2007年成為法國總統。
而如今,對于馬克龍目前的發聲表態,“政客新聞網”歐洲版認為這些信息更像是一種“綏靖政策”,并不像薩科齊當初那般激烈,“但這些話不能保證被人們所聽到”。
上一篇:孫怡方否認與滕光正戀情傳聞:朋友同行看演唱會|世界觀天下
下一篇:WPS“崩了”?官方回應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