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政協
安康市漢濱區新城街道雙堤社區創新實踐“雙網融合、雙員聯動”城市社區基層治理模式,以社區黨委為核心,以黨建網格、平安網格“雙網融合”為依托,以黨員和網格員“雙員聯動”為抓手,全面推行網格化治理、信息化運行、精細化服務,構建了“共駐共建、齊抓聯管、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格局。
(資料圖片)
(資料圖)
為此建議:
深入總結和大力推廣安康市漢濱區新城街道雙堤社區創新做法,不斷提升城市社區治理效能。
1
堅持黨建網“一核引領”,筑牢基層治理根基。社區黨委通過走訪調研,結合實際創辦了“晨學加油站”“王龍剛工作室”,創新“三有三必”黨內關懷制度(有問題必談、有困難必幫、有病痛必看)和“談心談話、家庭助廉承諾、亮牌對標爭先鋒”黨風廉政建設“三項制度”,通過抓班子建設、抓黨員管理、抓集體經濟,不斷提高社區黨委凝聚力、戰斗力、生產力。特別是針對社區黏性不足、治理力量分散的實際和無物業小區矛盾多、管理難等問題,社區黨委堅持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通過盤活資產、壯大集體經濟,實現全民配股,將居民享受集體收益分紅與城市創建、環境改善、居民素質提升、矛盾糾紛化解、新民風建設等社區治理工作掛鉤,使廣大群眾從社區建設的“旁觀者”變為“主人翁”。積極探索建立“紅色物業”“應急支部”等“紅色堡壘”,把5個黨支部和4個特設黨支部的黨員全部下沉到各個網格,激活“黨建網”的“紅色細胞”,引領民心在基層聚集、資源在基層整合、問題在基層解決、服務在基層拓展。
2
構建平安網“一網覆蓋”,夯實社區治理基礎。將社區科學劃分為4大片區、7大網格、30個小網格、23個“一警一點”,人、事、地、物、組織全部納入網格管理,構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網格管理模式,形成“地網”;以轄區街巷及門店193個高清監控、21處高音喇叭和23個智能攝像頭等信息化、智慧化技防設備形成“小天眼”,結合社區微信平臺、智慧黨建平臺,形成“天網”。通過“地網+天網”互動融合,將城市創建、平安建設、疫情防控、矛盾糾紛化解等各項工作串聯其中,建立信息全覆蓋、服務零距離、防控無盲點的信息化治理體系,實現精準定位、智慧治理,織牢了“平安網”,讓守護平安更有力度、服務群眾更有溫度。
3
推動“雙員聯動”,提升基層服務治理效能。建立《雙堤社區微獎勵機制》,激發黨員和網格員“雙員”工作積極性,讓“雙員”在治理服務中化身矛盾糾紛調解員、治安防范巡邏員、安全隱患排查員、重點人員幫教員、法規政策宣傳員、社情民意聯絡員、生態環境督察員、為民辦事服務員、不良情緒心理疏導員及新民風建設引導員,實現了“人人都是信息員、人人都是網格員、人人都是主人翁”。在轄區公示網格員信息牌,建立支部群、網格化服務群、共駐共建群、商戶門店群、居民小組群,以網格化、網絡化、全覆蓋暢通社情民意表達渠道,實現問題訴求反映、政策宣傳、群眾服務零距離。2022年,社區微信平臺累計收集、處理社情民意198條。建立“心愿墻”,創新“微心愿”認領辦理機制,推動黨員和網格員代辦、幫辦、協辦群眾訴求,為行動不便、年老體弱等特殊群體提供上門服務,幫助群眾解決困難、化解糾紛、實現心愿。2023年以來,共調解矛盾糾紛17起、整治安全隱患19起、“失物招領”41次、尋回走失兒童1名、服務群眾710余人次,真正讓黨員和網格員成為社區群眾的“貼心人”。
下一篇:最后一頁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