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近年來,省級財政在支持完善社會救助體系、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隨著近日山東《關于進一步做好最低生活保障等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通知》的實施,財政將如何支持保障?
在3日下午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發布會上,省財政廳總經濟師韓震回應媒體記者提問時表示,加強困難群眾救助保障,是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兜住、兜準、兜好基本民生底線的重要舉措。近年來,省財政始終把社會救助作為基本民生保障的重中之重,持續加大投入,完善政策措施,提升服務效能,全省社會救助制度的可及性、精準性和可持續性顯著增強。
一是扛牢財政保障責任。各級財政堅決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調整支出結構,深挖資金潛力,保障資金投入。全省困難群眾救助資金支出由2020年的120億元增加到2022年的186億元,年均增長24.5%,其中省級補助資金從20億元增加到44億元,年均增長48.3%,支持市縣連續三年大幅提高九類困難群眾救助保障水平,落實救助標準動態調整機制,全面做好社會救助保障工作。
二是嚴格資金監督管理。健全完善困難群眾救助資金直達機制,嚴格把握救助條件、標準和范圍,減少資金發放環節,提高資金運轉效率,確保每一筆救助資金都能及時、足額、安全發放到困難群眾手中。同時,支持完善社會救助綜合管理服務信息平臺建設,推進社會救助審核認定信息與“一本通”發放數據的銜接與比對,增強社會救助的精準度和時效性。
三是提升預算績效水平。將困難群眾救助資金列為財政重點績效評價項目,實行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績效管理,引領各地健全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實現救助水平與各地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與財力狀況相匹配。認真落實預算執行進度與績效目標完成“雙監控”要求,健全績效運行監控機制,將績效結果作為政策調整和資金分配的重要依據,切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韓震表示,此次政策調整后,我省最低生活保障等社會救助將實現提質增效,下一步,將進一步加大財政資金投入,指導市縣落實保障責任,優化支出結構,及時、足額安排提質增效所需資金,確保各項社會救助政策落實。
來源:新黃河
下一篇:最后一頁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