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總是抱怨沒有時間,有些事情,時間可以等你,但有些事情,時間真的不會等你。有些美景再不去就要消失了。
圖片源于網絡
莫高窟月牙泉
在廣垠的沙漠中,莫高窟就是這片綠洲中人類的奇跡,是一座名副其實的文物寶庫,在藏經洞中就曾出土了經卷、文書、織繡、畫像等5萬多件,藝術價值極高。
不過,近幾十年來,敦煌生態環境不斷惡化,致使境內大量歷史文化遺存遭到破壞,月牙泉這個據史料記載有上萬年歷史的人類自然奇觀,水域面積由上世紀60年代20多畝銳減到現在的8畝多一點,水深由過去的10多米下降到現在的2米過一點。
若不是當地政府采取外圍補水的措施,可能月牙泉早已成為干枯之泉,而且莫高窟塑像和壁畫因風沙侵襲病害日趨嚴重。
可能消失的原因:洞窟自身的酥堿、起甲、霉變等病害,風沙,游客的活動。
瀘沽湖
被老天以隔絕的方式寵愛多年的瀘沽湖,至今尚存一湖凈水,和在當今世界已是獨一無二的母系摩梭文化。
“尚存”這兩個字,說來語含欣慰,卻更語帶焦慮:數據顯示,因旅游興建的客棧、餐館、酒吧,大量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湖中;湖邊多家燒烤店終日飄散出嗆人的油煙味;水上也有燒烤船,就在湖中加工各種食物;水面上漂浮的塑料紙、飲料瓶之類生活垃圾越來越多……
由于污染加劇,瀘沽湖的水質也曾一度從Ⅰ類下降到局部Ⅱ類甚至Ⅲ類,盡管現在已經迅速恢復當年洛克描繪的“沒有人類污染的、清潔的人間天堂”的景色,但市場經濟的浪潮已令瀘沽湖失序。
可能消失的原因:水質污染、游客過多、過度商業等等
羅泉
作為四川省歷史文化名鎮的羅泉古鎮,也是中國100個千年古鎮之一。民國初年后,羅泉開始凋零,至今只剩雕梁畫棟,無聲地記錄著當年的繁華。
不過,羅泉早年的整體風貌保持得相當完整。但由于年久失修等原因,現已時光老去,不知何時古鎮將面目全非。
可能消失的原因:年久失修、人為活動加劇。
東川紅土地
位于云南昆明西南部的偏遠地區東川,方圓數百公里都是紅土,土壤里的鐵質經過氧化慢慢沉積下來,逐漸形成了炫目的色彩。
在去東川之前,從未想過天地間還有如此濃烈的色彩。
放眼望去,山川和原野呈現出暗紅、紫紅、磚紅等不同的紅色,鮮艷濃烈的色塊一直鋪向天邊,看似漫不經心,卻又形成如仙境般五彩繽紛的圖案。
可能消失的原因:為防止水土流失,退耕還林,停止種植。
金剛碑村
在重慶北碚區縉云山下,有一座已殘破不堪的金剛碑村。盤根錯節的黃桷樹占據了各個角落。金剛路的盡頭,連接了一條古街,道路兩邊都是廢棄的民國式建筑。
而在以前,這條街上密布商鋪民居,人氣十足。如今這里人去樓空,但卻頗受攝影發燒友們青睞。照片中的金剛碑,有一種殘缺古樸的美,于是吸引了不少拍婚紗的情 侶來這里取景。
可能消失的原因:原計劃的開發建設因各種原因而擱淺,但原居民已搬遷。古村呈現出一種殘缺古樸的美。
永泰古城
永泰古城位于甘肅景泰縣寺灘鄉,修筑于明萬歷三十六年(1608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是明政府為防御北方的少數民族入侵而修建。建成后即成為軍事要塞。
城墻上有12座炮臺、4座城樓,城下有甕城和護城河,城南北兩側建有的綿延數十里的烽火臺,堪稱中國古代軍事要塞教科書式的典范之作,因城堡形似金龜,故名永泰龜城。
永泰古城周圍近幾十年來生態惡化嚴重,水資源匱乏、土地沙化和鹽漬化、森林覆蓋率急劇下降,不斷惡化的環境迫使城中的居民不得不向外界轉移,這座位于騰格里沙漠邊緣的著名明代古城逐漸衰落。
在大約半個多世紀里,古城內原有的200余戶村民被迫選擇“逃離”,如今城中只剩下70多戶“留守村民”,并且“留守者”有相當一部分人表示“隨時準備離開”。
可能消失的原因:生態惡化、居民轉移
章渡
所有古鎮的命運,不是被“開發”,就是被遺忘。章渡古鎮被遺忘了。看起來,小鎮上的居民也已習慣了這種遺忘,打量偶爾幾個游客的眼光反而帶著種詫異。
章渡鎮一面臨江,屋宅用木柱架撐在空中綿延一二里,河水從房下潺潺流過,極富情調。這種建筑方式人稱“江南千條腿”,又稱“吊棟閣”。
可能消失的原因:年久失修、少人居住。(視界傳媒)
上一篇:你想去哪個城市享受夜晚?
下一篇:背個包,帶著相機去旅行吧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