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安徽鄉村的周本鳴已經連續四年在國外過年了。
美國當地時間1月21日晚上,“周家班”吹打樂社的第一場演出在位于亞特蘭大的佐治亞州立大學的音樂廳舉行。五位演員穿著喜慶的紅色唐裝,吹打著嗩吶、笛子、鑼、镲等樂器在臺上表演,臺下觀眾聚精會神地欣賞著。
在中國農村,遇到紅白喜事,人們會請這樣的樂隊去演出。這個在中國農村婚喪嫁娶儀式上表演的家族樂班,正在把中國的傳統民間音樂傳播到世界各地。
周本鳴帶領的“周家班”成員,來自安徽省靈璧縣尹集鎮菠林村。除了周本鳴曾在大城市工作,他的大哥、二哥、弟弟,“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周本鳴說,大哥周本祥,今年已年逾七十,依然活躍在舞臺上。
“周家班”上臺演出,手里拿的都是地道的民間樂器,有嗩吶、笛子、笙、鑼、鼓、镲等。對許多美國人來說,這些樂器是第一次見到。
在21日晚上的演出中,“周家班”表演了《慶賀令》《吹大戲》《百鳥朝鳳》等節目。“非常意外,觀眾都很熱情,他們沒見過這樣的樂器和這樣的音樂形式。”周本鳴說。
周本鳴介紹,“周家班”第一次集體出國演出是2017年,在歐洲五國進行了巡演。他曾擔心,這樣傳統的中國民間音樂能否被西方觀眾理解和接受。“沒想到第一次反響非常好,現在完全不擔心了,現場觀眾的熱情都給出了讓我們寬心的答案。”周本鳴說,“后面我們出國演出就變得很頻繁了。光2019年我們前后四次去美國,進行了30多場演出。”
此次到美國,“周家班”的日程安排很緊促。除了在亞特蘭大的演出,農歷大年三十去往亞拉巴馬州參加中國春節的慶祝活動;大年初二,又轉場紐約,舉行專場音樂會。
在周本鳴所在的菠林村,菠林喇叭名聲在外。2014年,菠林喇叭成為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周本鳴正是這一傳統的繼承者。作為職業樂師,周家至今已傳承多代,周本鳴是第五代大班主。他說,周家班不僅要像先輩那樣游走于黃淮大地,更要將菠林喇叭吹響全世界。
曾有音樂學者這樣評價:“周家班”的音樂中即興的成分很多,表現形式富有幽默感,這些都和西方音樂有相通之處。(陳尚營)
上一篇:“廁所導航”式第一福利導航來了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