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這幾關,智能汽車取代傳統汽車就不遠了
4月9日,一個極為平常的日子,但對于汽車行業來說,卻并不尋常。
今天,第六屆中國電子信息博覽會(CITE 2018)在深圳會展中心開幕。作為國內首屈一指的電子信息產業博覽會,CITE 2018集中展示了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最新發展成就。
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會第三場分論壇“未來的交通”也在今天舉行,巧合的是,在這兩場會議上,嘉賓們都不約而同地提出,智能汽車取代現在的汽車是必然趨勢,數據安全是無人駕駛最重要的問題。
資料圖:無人駕駛車輛駛出賽道。中新社記者 佟郁 攝
智能汽車是未來發展趨勢
當前,無論是政策層面還是企業參與層面,汽車智能化都已經成為汽車產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和趨勢。在今年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智能化、新能源汽車成為建設制造強國的重要內容。
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表示,汽車和電子信息科技的結合,是天然的最好的結合。電動汽車技術與信息技術結合具有三大優勢。十年后,智能電動汽車有望取代傳統汽車。
他表示,2007年以后,智能手機取代座機,成為了電話的代名詞。汽車行業也正在經歷這樣的轉變。
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始于21世紀初。2001年,新能源汽車研究項目被列入國家“十五”期間的“863”重大科技課題。 “十一五”以來,中國提出“節能和新能源汽車”戰略,政府高度關注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和產業化。
當前,無論是政策層面還是企業參與層面,汽車智能化都已經成為汽車產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和趨勢。在今年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智能化、新能源汽車是成為建設制造強國的重要內容。
李斌表示,目前的信息技術和汽車行業的融合產生了Smart EV電動汽車,十年以后智能電動汽車就會成為汽車的代名詞。
他強調,電動汽車技術與信息技術結合具有三大優勢。第一,電動汽車是最適合智能駕駛的技術路線。自動駕駛需要快速感知、決策,再執行指令,而電動汽車更快的反應速度恰恰能滿足這一點。第二,與傳統燃油車相比,電動汽車的架構為車內空間布局帶來了極大的優勢。第三,可以將充電樁,移動充電車以及換電站形成云服務網絡,提高智能電動汽車的體驗。
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表示,過去的十幾年里智能手機的進化,是很有借鑒意義的。在未來,智能汽車取代現在的汽車也是必然趨勢。
2018年3月27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發布了《2018年智能網聯汽車標準化工作要點》,給未來智能網聯汽車標準發展指明了方向。
智能網聯汽車已經被列為《中國制造2025》的發展重點。在《汽車產業中長期規劃》中,也認為智能網聯有望成為中國汽車行業實現彎道超車的重大突破口。
何小鵬認為,未來新的智能網聯汽車一定擁有數據引擎,就像很多車企一樣,但未來的數據發動機不光是電動機。數據發動機和中國市場耦合起來,就是新一代汽車最重要的核心點。
數據安全是無人駕駛的關鍵
目前智能網聯汽車已經實際運用在工業領域,但是距離載人汽車實現無人駕駛,尚有“最后一公里”需要打通。其中,安全問題是重中之重。
2018年3月20日,Uber的無人駕駛汽車在亞利桑那州Tempe市發生交通事故,與一名正在過馬路的行人相撞,行人在送往醫院后不治身亡。這是史上首例自動駕駛車輛在公開路面撞傷行人致死的案例,也將無人駕駛的安全問題推到了風口浪尖。
對此,遠大科技集團董事長、總裁張躍則強調了自動駕駛的心理問題。他表示,目前連飛機都沒有做到無人駕駛,不是不允許,是因為駕駛員突破不了心理關。
除了心理因素,數據安全也是當前無人駕駛發展中的一大問題。
2018年3月23日,特斯拉車主正駕駛TESLA MODEL X行駛在加州的高速公路上,但車輛撞向了高速公路的護欄并起火燃燒,車主隨后在事故當中身亡。在調查結果中現實,發生事故的特斯拉正處于Autopilot(半自動輔助駕駛)開啟狀態,當時車主正在使用跟車模式。
BlackBerry執行主席、首席執行官程守宗表示,無人駕駛數據安全最重要。關于安全問題,政府和行業須建立最低安全標準。
目前,中國尚未出臺針對無人駕駛車輛的法律法規,對于用戶的數據安全保護,也沒有明確措施。
程守宗認為,數據安全是最重要的,如果是個人持有數據,政府是否有權力介入這個系統,企業是否有權力進入用戶數據庫,這些問題與每一個人都息息相關。
威馬汽車技術有限公司創始人沈暉也表達了類似觀點。他認為,只要數據安全,機器開車肯定比人開車安全。在物理安全方面,電池的安全比油箱更安全,而中國的電池標準比歐盟更多一個標準。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