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陳茂利 北京報道
“NIUTRON,這是一個全新的品牌,用新的視角,理解美好出行的未來。”這是近日汽車圈流傳的一張品宣圖。該圖傳遞的信息是,牛創新能源科技(NIUTRON)將于 12 月 15 日正式發布。
據悉,該品牌是小牛電動創始人李一男的再次創業,將聚焦智能高端新能源汽車,該品牌未來的車型將在增程和純電兩個方向發力,量產車將擁有智能座艙和先進的智能駕駛輔助功能。
《中國經營報》記者關注到,也就是在6年前,牛電科技首場發布會上,35歲的李一男騎著一輛小牛N1電動車出現并感慨自己的創業史,“30歲想創業,我中間犯了許多錯誤,也摔過很多跟頭……只要有足夠的任性與執著,即便是到了我這樣的年紀,依然有無限的可能。”
當時,李一男表示,小牛電動將是其最后一次創業。再度創業且押注新能源汽車賽道可以看出李一男不甘平凡的心。實際上,不只李一男,今年以來,小米、百度、滴滴等企業都高調宣布跨界進入造車行業,新勢力造車進入下半場。
就NIUTRON的資金實力、技術亮點、量產車型等問題,NIUTRON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不會發布量產車,關于量產車等信息會過一陣公布。”
李一男二度創業,押注造車行列
先后在華為、百度任要職,有“天才少年”之稱的李一男在推動小牛電動納斯達克上市后,開啟二度創業,并將于12月15日發布全新高端新能源品牌“NIUTRON”。
與小牛電動主攻“兩輪電動車”市場不同,此次,NIUTRON是新能源汽車品牌。
記者從上述相關負責人處了解到,NIUTRON將聚焦智能高端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為增程和純電兩個方向。
實際上,李一男的造車“宏圖”在2018年便開始了。記者注意到,小牛電動在納斯達克上市(2018年10月19日)不久后,NIUTRON造車項目便正式立項。
公開資料顯示,NIUTRON項目立項于2018年11月,品牌總部位于北京,研發及智能制造基地位于常州,目前公司核心研發團隊接近1000人,均來自于國內外主流一線汽車公司。
“我們公司一向低調,我們2018年就已經開始造車了,過去三年時間,才開始有第一輪媒體的溝通。以我們老板的性格,只會踏踏實實造車。”上述負責人表示。同時,該負責人強調,溝通會不會同步發布量產車型。
除了有共同創始人李一男,NIUTRON與小牛電動是否有直接關系,是否由小牛電動孵化而來,技術團隊是否共用?上述負責人告訴記者,“牛創新能源科技跟小牛電動沒有直接關系。”
記者天眼查查詢發現,NIUTRON主體運營公司為江蘇牛創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蘇牛創”),法定代表人楊敬一,注冊資金40000萬美元,實繳資本314.998萬人民幣。而該公司由一家成立于2020年11月13日的香港公司Niu Technologies Group Limited 100%控股。
雖說小牛電動與NIUTRON是兩家完全獨立運營的公司,小牛電動高管也多次發聲,沒有造汽車的規劃。但有報道稱,小牛電動設計副總裁劉傳凱將加入NIUTRON。
公開資料顯示,劉傳凱團隊操刀小牛電動M1的概念設計,在加入小牛電動之前,劉傳凱曾在寶馬集團(BMW)旗下的創意咨詢公司Designworks擔任設計總監。
以收購迅速切入新能源賽道
與蔚來、小鵬、理想等相比,NIUTRON屬于第二輪造車新勢力。
數據顯示,11月,小鵬、理想、蔚來、哪吒四家造車新勢力銷量紛紛破萬。1~11月份,上述四家車企累計銷量分別為82155輛、76404輛、80940輛、59547輛。從銷量來看,四家頭部造車新勢力已經形成先發優勢。同期,傳統車企推出的智能高端電動車品牌量產車也開始上市,鏖戰市場。
加上今年汽車行業迎來小米、百度、滴滴等數家造車新勢力。未來,新能源賽道的競爭激烈程度可見非同一般。
近日,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在某線上論壇上發表觀點稱,“未來新能源賽道中,全球將來會有5到10家主要的玩家。”
在這種背景下,押注資金與技術密集的汽車行業,面對新老造車新勢力,作為后來者,NIUTRON要想在新能源賽道中取得一席之地,必須“玩命”奔跑。
在每一家造車新勢力都不可繞開的工廠問題上,記者關注到,NIUTRON沒有大費周章的“拿地”自建工廠,而是以收購迅速切入新能源汽車市場。
有業內人士指出,“自建工廠雖然可以對車輛進行全方位把控,但耗時耗力。收購舊有汽車產能,對其進行改造后再利用,可以節省時間和投資成本。”
近日,有知情人透露,江蘇金壇大乘汽車科技產業園(常州)已被收購,而這個收購者就是江蘇牛創。記者從高德地圖用戶上傳的照片看到,江蘇金壇大乘汽車科技產業園正式掛上了NIUTRON的logo。醒目的藍色背景墻,提示著這里近期被翻新過。
值得一提的是,NIUTRON生產基地40公里外就是理想汽車常州生產基地。同樣聚焦增程式技術路線,未來不排除NIUTRON會與理想汽車共享零部件。
資金是擺在NIUTRON面前的另外一道門檻。蔚來創始人李斌有個說法,新勢力要造車,沒有200億元的資金是玩不轉的。反過來看,2019年倒下的一批造車新勢力都是因為資金鏈斷裂。牛創新能源科技資金實力如何?牛創新能源科技官方說法是,目前已經完成天使輪融資,并已經啟動A輪融資。但具體資金數額沒有披露。
融資途徑有哪些?雖然NIUTRON與小牛電動同為李一男創立,但考慮到兩家公司獨立運營且小牛電動上市后的營收情況,以此判斷主研兩輪電動車的小牛很難為這家高端智能新能源車企進行輸血。這意味著NIUTRON也將和蔚來、小鵬等造車新勢力一樣,需要外部融資。
造車資質、研發團隊搭建、量產車型的研發……都是擺在這家新造車新勢力面前的課題,李一男能否再創造一個傳奇,需要時間驗證。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