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到國內的造車新勢力,蔚來、小鵬、理想汽車這三家車企,就被不少網友稱為了國產電車中的BBA三杰。這三家車企在行業影響力、市場表現和銷量等方面,也的確對得起它們新勢力頭部車企的頭銜。
就說最近一次的11月交付量,“蔚小理”三家車企均達成了破萬交付量的成績。而要說當中含金量最高的車型,無疑就是理想汽車的理想ONE了。因為在當月,理想ONE的上險量達到了13438臺,成為了新勢力品牌和自主品牌定價30萬往上的車型中,第一位月銷破萬的選手。
咱們不妨來分析一波,為何第一款實現月銷破萬的新勢力車型會是理想ONE,而不是蔚來ES6或小鵬P7?個人認為,理想ONE在技術路線上選擇的增程式電動,即是它成功的關鍵所在。沒錯,電動出行是如今新能源發展的大方向,但在純電車技術不夠完善的當下,或許增程式電動才應該是“YYDS”。
相較于大家焦慮的電車續航短、冬季大幅縮水、不敢開長途等問題,增程式電動確實就很好地化解了這一難題。例如日常城市通勤,它就是一臺純純的電車;在長途以油供電時,其能耗也比PHEV車型更加經濟、環保,同時還讓電車實現了續航自由。這一點,我們在理想ONE的車主口碑中也不難發現,大家對理想ONE增程式動力“真香”的評價,并不在少數。
至少從理想ONE的市場表現和增程式動力具備的便捷性來看,當初大眾中國CEO馮思翰先生,所吐槽的“增程式技術很糟糕”這一觀點,我覺得是不太成立的。還有,一些網友說理想汽車這是走偏門,我也不贊同這一觀點,因為增程式技術其實早在多年前就有所運用,更不是什么所謂的“偏門技術”,只是它目前沒有被廣泛應用于各大車企罷了,但現在隨著日產、嵐圖汽車加入其中,加上理想ONE越賣越好,增程式車型短時間內也會迎來一波熱度。
除此之外,理想汽車舍得投入研發資金,亦是它熱銷的關鍵。比如智能駕駛、智能座艙和增程式動力,便是理想汽車的研發重心;據其Q3財報來看,理想汽車在第三季度共投入了近9億元的研發費用,其主要花費就在前文所提到的幾點中。至于成效如何,相信各位理想ONE車主是深有體會的,畢竟理想ONE的AD智能駕駛輔助和智能座艙,在同價位車型中還是很能打的。
當然,在保障產品優質的情況下,線下銷量網絡同樣很重要。據理想汽車發布的最新信息來看,該品牌目前在全國已開設了180家直營零售中心,售后維修中心啥的也有200多家,在造車新勢力的開設體量中,算是第一梯隊。而這種直營模式,告別了傳統4S店大多位于偏遠位置的尷尬,省去了“中間商”的彎彎繞繞,或一些非常規的收費,簡單來說就是更加高效透明。
(理想X01路試諜照)
對了,關于“理想ONE的增程式只是試水”這一說法,其實也不太靠譜。因為早在此前理想汽車就曾官宣,將于明年初上新理想品牌的第二款增程式電車——理想X01,而且在研發方面,官方也有對增程式技術有了更深入研究,畢竟增程式電動的實用性大家都有目共睹,其成效也能通過理想ONE的熱銷印證。第二款新車繼續采用這種動力方案,目前來看,市場表現可期。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