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四季度開始,各家車企早就在預熱自家新能源汽車售價的上漲。隨著前段時間四部委發布《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發展改革委關于2022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明確了今年的新能源汽車補貼將會在去年的基礎上減少30%之后,再加上去年電池原材料特別是其中的正極材料大漲,今年電車漲價已經是既定的事實,不過在這種情況下各家車企是如何落實它們的漲價策略呢?我們挑選了三家比較有代表性的車企給大家簡單講講。
特斯拉:漲價最兇
在這次的漲價潮中,特斯拉是明面上漲價最多的車企。在去年的最后一天,特斯拉宣布Model 3和Model Y的后輪驅動版售價分別上調10000元和21088元,就在這次調價前不久,特斯拉已經將這兩款車的后驅版上調了4752元,而最新的這次價格調整也是特斯拉下半年的第5輪漲價。
當然,特斯拉在車價上的作風一直比較透明清晰。但這次的調價卻是與年初新能源保險改革特斯拉保費上漲撞在了一起,讓不少想要今年過年前訂車的消費者們叫苦不迭,實際上特斯拉的這波漲價還真跟補貼關系不大。
對此,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表示,特斯拉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是整個行業的供應鏈壓力和原材料成本上漲。這在Model Y后驅版上體現的尤為明顯,在漲價之后其售價達到了30.1840萬,超過國家規定的補貼線,不再享受國家補貼。
實際上這意味著特斯拉并沒有針對今年的補貼退坡進行售價上的調整,也就是說很有可能在之后特斯拉將會繼續全系上漲以應對補貼退坡的損失。
比亞迪:開門見山
1月21日,比亞迪也宣布了將會在2月初進行漲價,這次漲價會覆蓋王朝網以及海洋網的所有新能源車型,包括了秦、漢、唐、宋、元等王朝網車型以及e系列、比亞迪海豚、宋PLUS,軍艦系列等海洋網車型,漲價幅度在1000-7000不等。
之后一份比亞迪王朝網車型具體售價圖曝光,大部分DM-i車型漲價幅度都在三千左右,漢EV則漲了五千,十萬級的元PRO成為漲價最厲害的車型,達到了七千元。
除了元之外,其他車型的漲價幅度對于比亞迪來說并不算太高,根據比亞迪2021的財報來看,去年一整年比亞迪陷入“增利不增收”的怪圈,也就是車賣的多但利潤低。比亞迪能在這種壓力下繼續保持自己車型不大漲是非常難得的,當然比亞迪本身業務板塊較為多元,可以平衡漲價幅度也是重要原因之一。總之這種“開門見山“沒有套路的處理方式也得到了消費者的一致認可,零跑、哪吒等新勢力也是同樣的方式。
大眾ID:渾水摸魚
大眾ID在去年是一個緩慢上升的情況,前期也暴露了很多的問題,直到后續產品矩陣形成,軟件不斷升級之后逐漸挽回了口碑,大眾ID在去年十二月也拿出了13,787輛的好成績,去年全年總共交付新車70,625輛,在國內各大車企中算是中等水平。
最近大眾的新能源車型也正式宣布漲價,大眾旗下的ID3、ID4、ID6指導價將全系上調5400元。據大眾的海報宣傳,2月28日之前購買的一汽/上汽大眾ID.車型,廠家將自掏腰包彌補5,400元,消費者仍可享受新能源國補。
漲價五千左右實際上并不能算高,對于大眾ID動輒二十萬的售價來說甚至是漲的非常少,但事實并非如此。此前大眾銷量一直比較一般,線下經銷商只能通過終端優惠來吸引消費者購買,在這次公告發布之前大眾ID線下的優惠在一萬到三萬左右,甚至連ID.3這種定位較低的車型也能有一萬的優惠。
自從公告出來之后,大眾ID終端的優惠明顯被影響到了,大部分的終端優惠變成了幾千不到一萬的水平,在配合上二月底即將上漲的指導價,以大眾ID.4來說,原本優惠在一萬五千到兩萬的水平,如今指導價高了五千之后終端優惠少了七千,相當于變相漲價了一萬多。不得不說,大眾這一手渾水摸魚實在是玩的妙啊。
大眾去年能在年底銷量上升離不開終端優惠力度大,如今卻利用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漲價潮”暗度陳倉,或許真的是ID系列銷量連月上漲給了大眾相當大的自信,也不知道在終端優惠變少車價上漲之后大眾ID還能不能月月破萬。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