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馳EQC為小眾品牌,但請不要低估團結的力量!也請戴姆勒中國盡快正視問題,并解決車主訴求!” 和看似“苛刻”的維權要求相比,EQC車主聯合聲明中不經意間反映出的心態,才是百年戴姆勒-奔馳真正需要特別警惕、也是戴姆勒董事會成員、大中華區業務負責人唐仕凱下一階段的最大挑戰所在。
日前,奔馳官方對68名奔馳EQC車主發布的聯合聲明做出回應,表示將聯系相關客戶,并制定具體的產品優化方案。 應該說,從1月18日車主發布聯合聲明發布,到官方回應的出現,奔馳針對此次用戶集中維權事件的反饋相當迅速, 不過也有觀點提出質疑,按照奔馳發布的《用戶公約》,奔馳EQC車主之前反饋問題時為何不能早點妥善解決,而是拖到事情發酵后再推出安撫政策,導致給很多消費者留下不維權就難以解決問題的印象。
對此,有經銷商人士提出,雖然從EQC車主反饋情況分析,涉事車型已經明顯影響正常使用,且多次維修都不能解決,奔馳4s店又給不出相關故障的書面答復,導致用戶認為產品有設計缺陷、發布集中維權聲明索賠合情合理,但從《用戶公約》和《汽車三包》內容分析,卻并非完全適用。
《用戶公約》難解新課題
談奔馳的《用戶公約》、甚至是汽車三包之前,先看看EQC用戶聯合聲明中的主要訴求。 1、敦請奔馳廠家公開關于奔馳EQC電機設計缺陷的相關信息以及解決方案;
2、啟動汽車產品質量缺陷召回程序,及時消除安全隱患:
3、針對已更換電機的車主,應當全部按照新版三包政策:(2022年1月1日生效)執行相關政策,進行退車或者換車;
4、對所有出現電機/電池和電控故障的奔馳EQC車主,延長“三電系統”質保期限延長終身質保承諾。
不過有相關人士認為,以上情況也不能全認定是4s店不愿負責。以第4條為例,要求對所有出現三電故障的車主延長終身質保,嚴格說并不恰當。試想,如果因為車主自身使用不當、或是出現事故碰撞導致的故障,要求奔馳或經銷商承擔質保,也是不太公平的。 可能有人會問,照這么說,那EQC維權用戶提出的要求屬于過度維權嗎? 綜合考慮也不應該這樣判定,用戶在聯合聲明說的非常清楚,同價位可選擇車型很多,用戶是熱愛奔馳品牌,相信奔馳的責任和態度才選擇的。而按照奔馳發布的《用戶公約》,就是強調作為豪華品牌應滿足用戶更高標準的期待和需求。 準確的說,EQC用戶維權事件的發生,恰恰是奔馳電動化產品和服務未達到用戶期待導致的,實際上就是屬于《用戶公約》涉及的服務升級,但因為缺乏奔馳發展電動車較晚,相關規定尚未完善,所以未能有效解決。
“補功課”重塑電動化體系
在本次用戶維權事件中,有一個很容易被忽視的細節,就是和主流奔馳用戶相比,EQC車主未能更好感受到豪華品牌光環。
按照奔馳的傳統產品體系,越是小眾品牌越是高大上,G級、邁巴赫、AMG大型車系列普遍加價,這才是屬于沒有遵守《用戶公約》的體現,但架不住用戶追捧啊,因為買了有面子。 不過EQC車主以小眾品牌用戶自居可就不是自信了。由于EQC在豪華電動車中銷量極低,終端優惠還極大,直接導致了兩個現象:
首先,面對周邊朋友的看法,EQC車主難以享受到奔馳帶來的品牌光環;其次,很多時候被奔馳店銷售歸納為非重要用戶,難以獲得增值服務,這其實在情理之中,客戶分級在所有行業都是存在的。 換位思考,如果你花一大筆錢買輛奔馳,本想獲得豪華品牌感受的,結果從周邊朋友到品牌服務都沒滿足期待,如今有了問題又遲遲解決不了,換成誰都難免出現焦急情緒啊。
更糟糕的是,不僅EQC車主心存猶疑,新上市的EQA、EQB、乃至被寄予厚望的EQS,進入市場后同樣面臨窘境。
看到這里又該有人說了,這些銷售管理和經銷商管理問題,是不是因為段建軍、張焱等管理層執行不力導致呢?
這種觀點明顯是有失偏頗的,在眾多導致本次用戶維權的因素中,最根本的深層次原因,是奔馳在電動化、智能化轉型的掉隊導致。 事實上,在資深經銷商眼中,奔馳電動車在中國市場發展的核心矛盾和可能的破題思路早已非常清晰,根本不是段建軍、張焱、甚至楊銘等管理者能解決的表面問題。必須要結合現階段的市場情況、用戶認知、產業狀態、以及戴姆勒奔馳自身發展規劃,打造符合未來發展的電動化體系。
而這項事關百年戴姆勒-奔馳轉型成敗的艱巨使命,是戴姆勒董事會成員、大中華區負責人唐仕凱兩次被董事會延長任期的重要原因,也是其在2025年前的最重要“功課”——推動奔馳在電動化轉型過程中奮起直追,防止用戶對奔馳品牌電動車喪失信心。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