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去虎來之際,中國車市終于結束了連續三年下跌的局面。2021年全國累計銷量達2627.5萬輛,同比微增3.8%。與此同時,各大車企也在新春之前公布了今年的戰績,同時立足當下,展望未來,各自列出了虎年年終目標。
其中有對銷量翻倍的“激進”暢想;有對誓要開拓新市場的信心;亦有孤注一擲,毫無退路的決心。究竟誰能在明年此時笑傲江湖,還是各領風騷,值得汽車界眾人期待。
奇瑞尹同躍:銷量翻番
奇瑞控股于日前發布了2022年市場目標。據了解,奇瑞控股年銷量目標定為150萬輛,并力爭實現200萬輛銷量翻番的業績,同時在營業收入上要突破2000億元。
在2021年,奇瑞市場表現亮眼。其累銷達96.19萬輛,同比增長超三成,創歷史最佳記錄。其中新能源車銷量超10萬輛,與2020年相比,翻了一番。
盡管如此,奇瑞集團年銷目標并未完成,不過完成率也已達95%,其超三成的增幅在國內車企中居于中上游水平。
奇瑞銷量增長得益于多品牌、多產品的打法。隨著星途成為獨立品牌,奇瑞已經形成了奇瑞、星途、捷途、奇瑞新能源四大品牌,而在產品方面,星途攬月、QQ冰淇淋等均是爆款產品。技術方面,奇瑞公布了自主研發的ACTECO 2.0TGDI發動機,并發布了混動構型DHT。可以說,奇瑞這兩年的積極表現值得肯定。
不過市場認為,奇瑞想要完成超50%的目標,仍有困難。而業界有猜想,奇瑞董事長尹同躍之所以發布激進的目標,其目的是為了造勢,以推進奇瑞汽車、奇瑞新能源等公司的上市。
蔚來李斌:補強供應鏈
2021年,蔚來雖然率先實現單月銷量過萬的成績,但其月銷冠軍已多次易主,其全年銷量也被小鵬汽車趕超。
除了產品推出緩慢、履陷輿論漩渦以外,供應鏈薄弱等被蔚來官方多次提及。從蔚來官方公告來看,四季度多個月份未達到預期目標,均是上述原因所致。“李斌也在反思。”某業內人士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可以說,新能源汽車的形勢一片大好,而且蔚來2022年的銷量隨著新車的發布或將更進一步,如果其供應鏈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必將更加突出。
為此,蔚來正逐漸補足短板。
蔚來在2020年就已預知到這個問題,其已通過自研手段主抓“三電”技術研發,不過研發需要兩到三年的時間,預計明年,蔚來的“三電”技術將露出水面。
此外,蔚來也在試圖與更多供應商建立合作關系。在動力電池方面,蔚來發布了一款150kWh固態電池,將于2022年四季度交付。且李斌曾表示該固態電池供應商“絕對是行業內的龍頭”。此外,蔚來與寶鋼集團在產品和供應鏈等領域近期也建立了合作關系。
產能方面,蔚來攜手合肥市政府共同打造新橋產業園,總規劃整車產能可達100萬輛/年,電池產能達100GWh/年,蔚來官方曾表示,一期工廠將于2022年三季度投入使用。
廣汽曾慶洪:埃安上市
從起初的產品序列到獨立為品牌,再到推動混改,廣汽埃安正逐漸成為廣汽沖刺資本市場的先行者。
而用時僅100天左右就已完成的混改,在業界看來,其是為了盡快上市掃清障礙。事實也正是如此,廣汽埃安在引入戰投公告中表示,將充分利用資本市場,在適當時機上市。
縱觀埃安在獨立后的表現,只能算是中規中矩。其早先制定的計劃幾乎都有縮水,譬如到2020年投入七八款新車,銷量達到10-20萬輛,而埃安的銷量在2020年僅有6萬輛,至今僅投入5款車型。
盡管廣汽埃安在2021年積極發力,銷量提速明顯,但強敵環飼,新能源市場擴張迅速,廣汽埃安若想要站穩腳跟也亟需上市助力自身發展。
其中品牌影響力是一部分,廣汽埃安總經理古惠南表示,資本的影響力很大,想要讓上億人知道埃安這個品牌宣傳遠不及上市來的快。當然企業想要更好更快的發展,自然需要融資,而企業上市最重要的目的便是融資,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曾表示,廣汽埃安未來前景被看好,有不少機構愿意成為廣汽埃安的戰略投資者。“上市將是埃安新的起點”一位業內人士這樣說道。
小鵬:保銷冠,降本增效
“我相信小鵬汽車Q4單月交付會不斷提高,最終突破1.5萬輛月交付高點。”小鵬汽車CEO何小鵬在2021年Q2財報時頗為自信地預測道。
一語中的,2021年最后兩個月,小鵬汽車分別銷售1.56萬臺和1.6萬臺新車,順利完成了當初的設想。不僅如此,小鵬汽車的全年累計銷量也成功趕超蔚來,穩坐釣魚臺。
如今,雖然何小鵬并未透露2022年的年度目標,不過從目前的發展形勢來看,小鵬汽車或將保持年度銷冠,其單月銷量也有望超過兩萬臺。
不過雖然小鵬汽車拿到了年度銷冠,但是其利潤并未實現轉正,且在蔚小理三家中,虧損最大。
2021年Q3財報顯示,小鵬汽車第三季度凈虧損為15.95億元,較Q2相比,虧損仍有擴大趨勢。而蔚來和理想Q3凈虧損分別為8.35億元和2150萬元。
毛利率方面,蔚來、理想分別為20.3%、 23.3%,小鵬汽車僅有14.4%,仍排在末尾。
在愈演愈烈的新能源領域,銷量增長是企業存活的關鍵,而盈利則是其中最大的難點,亦是一家車企能否有自力更生能力的體現。這對于獲得年度銷冠的小鵬汽車將至關重要。因此,如何降低虧損提升利潤,或將是何小鵬新的年終目標。
理想李想:打造爆款
理想汽車亟需打造爆款電動車,來推動自身體量的發展。更有甚者預計,長期依賴單一產品的理想,若2022年不能打造爆款,或將有傾覆的可能。
這并非危言聳聽。
憑借理想ONE一款產品,理想汽車創造了月銷過萬,虧損最低,位列新造車第三的輝煌戰績,但其背后卻隱憂重重。
2021年5月,理想汽車單月銷量首次掉出新造車前三的位置,環比下滑21.9%。無論是新老車型交替,亦或是老用戶被割韭菜引發的輿論,其均指向了理想面臨最棘手的問題——產品體系過于單一。
此外,增程式動力亦是其弊病之一。眾所周知,理想ONE使用的增程式動力,沒有續航憂慮,但仍需要燃油進行發電,在業界看來,這只是一項過渡技術。
兩大弊端傍身,李想需要打造爆款車型以解燃眉之急。在Q3財報電話會議上,李想表示,每年將發布2款以上新產品交付,2023年開始交付純電產品。
面對銷量擔當的小鵬G5、來勢洶洶的蔚來ET7,理想能否再造爆款將至關重要。
長城魏建軍:WEY的突破
“他們懂個屁!”當聽到媒體人轉述外界長城品牌不如理想品牌的論點時,魏建軍忍不住曝出粗口。
盡管魏建軍解釋WEY的產品力是“杠杠的”,只是沒有蔚小理懂營銷,但銷量每況愈下,已是不爭的事實。據數據顯示,WEY 2021年累銷約5.84萬輛,較2020年累銷7.85萬輛,同比下降25%。誰曾想,在2018年時,WEY還拿到了近14萬輛的卓越戰績。
眾所周知,WEY是長城旗下唯一掛著創始人姓氏的品牌,亦是國內首家以姓氏命名的汽車品牌,品牌LOGO的來歷也是取自家鄉保定的著名標志物,其在魏建軍心中的地位已不言自明。然而帶領長城汽車打造出坦克300、哈弗H6等多個爆款的魏建軍,偏偏在最看中的品牌栽了跟頭。
面對銷量節節攀登的燃油車代表——領克和紅旗、銷量與售價起飛的蔚小理,同樣包含魏建軍品牌向上夢想的WEY需要真正的突破。而敢于在眾多媒體面前曝出粗口,或許魏建軍已在暗中盤算WEY的突破之法,或許這句粗口便是魏建軍對友軍發出的戰書吧。
吉利李書福:下場造手機
面對小米、華為、OPPO、蘋果等手機及通信商下場造車,李書福選擇反其道而行之——造手機。
當吉利造手機的消息被曝出時,業內可謂是一片嘩然,‘不務正業’是外界對此的評價。
對于吉利來說,手機領域已是其重要發展方向。在小米汽車工商注冊后,吉利旗下湖北星紀時代科技有限公司也隨之成立,定位高端手機領域,李書福擔任董事長職位。此后,吉利對外界表示還將在手機領域投入100億元。
近日有消息稱,吉利旗下公司正與魅族洽談收購事宜,雙方對此均未給予明確回復。
吉利為何要‘不務正業’投巨資造手機?李書福表示是為了借助吉利和沃爾沃生態圈優勢,實現車機和手機的緊密協同。
確切的說,為了實現天地一體化智慧立體出行生態,吉利還在打造飛行汽車、衛星等。而手機是其生態必不可少的一環,既可以連接車聯網,又可以連接衛星互聯網。“未來跨界打造用戶生態鏈,依法構建企業護城河已成大趨勢。”
比亞迪王傳福:電動高端化
比亞迪純電的銷量名列前茅,被認為是現階段唯一可以和特斯拉相抗衡的車企。
據數據顯示,比亞迪新能源累銷達59.37萬臺,順利摘得中國新能源乘用車年度銷冠,這已是比亞迪第九次獲此殊榮。而比亞迪漢EV也在2021年最后兩個月連續破萬,成為首款月銷破萬的純電動中大型轎車。
不過,在國內車企紛紛追求高端化、提升競爭力的同時,比亞迪的高端化之路并不順利。
為了實現高端化,比亞迪付出了不少努力,譬如持續推出高端產品;將王朝與e網兩大銷售平臺完全獨立,以隔離高低端車型。
盡管如此,買比亞迪是追求性價比,仍是大多數人的購買心理。事實也是如此,據統計, 2021年前7月,比亞迪的單車均價為15.18萬元,雖與合資車企單車價格不相上下,但是仍未達到國產20萬元高端化的標準。
如今,蔚小理作為新造車企前三,銷量上雖不及比亞迪純電,但均達到了高端化的標準。沒有讓人眼前一亮的標簽是其遲遲無法突破障礙的最大問題,有分析師這樣評價道。
目前,比亞迪也在試圖打造智能化標簽,比亞迪的DiLink智能網聯系統就已經能夠運行安卓系統的所有軟件。比亞迪某高管表示,車機完全取代手機,是智能汽車的唯一標準。這或許意味著,2022年,比亞迪將發起電動高端化的沖鋒。
總結:每年車企立flag已屢見不鮮,不過立下目標很簡單,但想要成功實現目標,天時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縱觀車企的flag,總是有成功和失敗,而2022年亦是如此。未來車企如愿或食言,其中辛酸苦辣,唯有自知。
上一篇:你也能在-30℃的冰面漂移?中國品牌的“駕駛學院”來了!
下一篇:誰在買傳統車企的電動車?
責任編輯: